簡單美,清秀盉——賞析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之1盎司銀幣 |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而筆者每次看到精美小巧的茶壺,總不由得感嘆藝術家的智慧無窮,創造出如此有品味而又精致玲瓏的極品,為人類帶來了美與樂的享受。靜觀之下,似曾相識,發覺似與古代某器物極為相似,細查典藉,始知盉乃茶壺之鼻祖。 盉在古代并不是茶具,而是古代的盛酒器,兼可用于溫酒或調和酒、水,流行于商代至戰國時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也有說明:“盉,調味也。”但同時考古資料表明盉又常與盤配合使用,有研究者認為應為水器。水器與茶壺顯然拉近了距離。 盉基本造型為圓腹,帶蓋,前有流,下設三足或四足。商周時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檔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則多做成空心。春秋戰國時,盉口變小,腹部扁圓,流往往做成彎曲的鳥頭或獸頭狀,蹄形足較為常見,有的蹄形足做成動物形象。許多盉還加上彎曲的提梁,并用環索連結盉蓋與提梁,造型輕盈秀巧。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由于全身素面,只有三道弦紋,故稱之“弦紋盉”,是鑄造于商代早期的一件有代表性的盉類青銅器,該盉體現了商代早期青銅器的特點,非常有歷史紀念價值。 中國人民銀行于今年8月底發行了一套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其中1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為“弦紋盉”。現代工藝下再現商代青銅鑄造藝術。 在光潔明亮的幣面上,清秀素雅的弦紋盉立于眼前,沒有繁縟富麗的花紋,也沒有深沉凝重的銘文,清清爽爽,簡簡單單,讓人更感清新舒暢,美不勝收。咋一看仿似與現代的茶壺相差甚遠,但細看只要略作變形改進,就是現在正統茶壺的相近外形,從商代到現代,已經經過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演變成現代之壺自然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藝術蛻變。幣中的弦紋盉以三個袋狀尖足挺立,遠看就像一個帶梗的桃子,變形之下顯得拙樸可愛,別具特色。三足支撐的角度顯得十分平衡,顯然藝術師對力學的掌握十分到位,視覺上也有一種互補式的對稱美感。整個盉身裝飾圖案很少,只有頸部以凸線橫飾弦紋三道,使整個素面增添了典雅之氣,注入了簡約之風。頂部以半圓為蓋,長柄為流,顯得構造極為簡潔,讓人感覺有一種返樸歸真的“簡單美”。圓蓋之上裝飾有兩個小圓點,就像兩顆閃亮的小眼睛,為藝術注入了生機與靈氣,配合側邊的把手圓耳,整個盉的形象更像一個“笨小孩”在呆望星空。 該幣構圖簡單,線條流暢,運用精湛的多層次噴砂工藝展示了弦紋盉的清秀之貌,干凈清晰的幣面滿溢清新,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更把商代的藝術骨力完美呈現,打造了出了富有韻味的藝術精品。 (供稿:陜西鑫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