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1550-1616),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所著戲劇有《牡丹亭還魂記》《邯鄲記》《紫釵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尤以《牡丹亭》最為有名。湯顯祖所處時代,文化娛樂比較流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愛聽愛看昆曲,這一古老劇種傳承至今已六百余年,仍然長盛不衰,被譽為“百戲之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全體中國人皆引以為傲。
2016年是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也為了展現中國最古老劇種之一昆曲的風采,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古代戲劇家(湯顯祖)金銀紀念幣一套,全套含8克金幣、150克銀幣、30克銀幣共三枚。30克銀幣背面圖案選取了昆曲《牡丹亭》“驚夢”里的演員造型和場景。
《牡丹亭》是中國古代典型的才子佳人戲,男主角柳夢梅,祖上是官宦人家,但家道中落,淪為一介寒儒。但他經過自己的努力,高中狀元,重振門楣,擁有了守衛婚姻的能力,也為日后在皇帝面前折辨取勝創造了條件。女主角杜麗娘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衣食無憂,卻為了追求真愛經歷了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磨難,終于得償所愿,與愛人長相廝守。才子佳人的愛情經歷和美好結局,令中國古代萬千少男少女心旌搖蕩,激勵著他們去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爭取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幣面人物柳夢梅和杜麗娘分別為巾生和閨門旦,扮相俊雅、秀麗,真乃天造地設的一對。牡丹亭外,柳夢梅拿著柳枝對杜麗娘說道:“恰好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看杜麗娘并不反感,他左腳前踏,身子欲往前貼近。杜麗娘以折扇遮羞,卻難掩內心歡喜,半推半就與柳夢梅在“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相互依偎,互表愛意。
幣面背景綜合了戲曲舞臺和戲曲電影里的場景,有山石、花圃、涼亭、蝴蝶等。設計師以云霧般的幾縷線條來增加朦朧、飄渺的效果,如空中樓閣般的亭子上隱約可見“牡丹亭”三字,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也明示了《牡丹亭》劇名。中國古代有莊周夢蝶和梁山伯、祝英臺化蝶的神話故事,因此蝴蝶同時蘊含夢境和愛情雙重寓意,而清晰的假山石、芍藥花,又讓人產生置身花園之感。整體畫面虛實有度、如夢似真,盡顯浪漫主義風格。
為逼真再現昆曲的藝術特色,設計師用鏡面、噴砂、多層次噴砂等工藝來區別男女主角頭飾、巾帽上的點綴,借不同工藝產生的陰暗、明亮等效果來表現不同的顏色,用凹雕手法凸顯演員服裝上的裝飾花紋、扇子上的花卉等圖案,淋漓盡致地呈現了昆曲化妝、造型藝術之美。
先進的造幣工藝加上精心的設計雕琢,讓600年歷史的昆曲藝術在30克銀幣上活色生香。該幣既有中國古典戲劇昆曲之神韻,又兼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之魅力,二者匯聚成的這股唯美、典雅、精彩的中國風,著實令人驚嘆。(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