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界人士都很鐘愛這樣一種錢幣,它的名字叫“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但凡接觸過錢幣收藏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種銀幣珍品,收藏價值極大,2012年就有人估價其價值可達600萬元,2016年5月份時,網上有報道說有一枚名為“廣東壽字雙龍一兩”的銀幣拍賣出了1700萬元的天價,為義烏一位90后收藏家所售,事件未知其詳,但此錢幣價值不菲是肯定的,那么它是怎樣的一枚錢幣呢?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它的制作工藝怎么樣呢?我們來一觀究竟。
上面的這枚錢幣就是“廣東壽字雙龍一兩”的銀幣,它被視為我國近代官鑄機制銀幣中的珍品。因其制作精美,形制獨特且存世極罕而深受廣大銀幣收藏者的喜愛。
該銀幣正面圈內鑄有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的上端鐫刻 “廣東省造”四字,下端鐫刻“庫平重一兩”五字,為柳體楷書,左右兩側各鑄有一蝙蝠圖案,蝙蝠圖案和正面的珠圈、中文和滿文一樣,都是立體的凸現出于幣面,有很強的立體感,這是清代官鑄機制銀幣所慣用的陽紋版式,極其罕見。銀幣背面珠圈外面鑄有雙龍戲珠圖案,圖案栩栩如生精細傳神。珠圈里面鑄有一圓形“壽”字。
在設計方面,此銀幣也很有特色,銀幣正面兩側所鑄的一對蝙蝠圖案寓意吉祥有福氣,再與背面的“壽”字相對應,寓意“福壽雙全”。
此銀幣一般認為系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紀念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鑄造的。民國時期的學者張炯伯在其《廣東省造壹兩銀幣》一文中稱:“惟本品因未紀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以推,成為紀念幣之一種,專鑄以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也。”
但據清末王述生所著《述庵秘錄》的記載,也有學者認為系光緒二十年(1894年)廣東巡撫剛毅為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鑄造的祝壽幣,“此幣原擬鑄造三萬枚,實鑄額不詳。”剛毅預備將錢幣作為贈禮運送至北京,但并未運送,三萬枚錢幣幾乎全部被融化,僅留下少量十余枚作為樣品封存。以上兩種觀點都說這種錢幣是為慶賀慈禧壽辰之幣,區別在于60大壽和70大壽。
但也有學者認為錢幣上的龍是天子的象征,幣面上的兩條龍為何又不能是為慶賀光緒皇帝生日而鑄造的呢?所以關于此幣的具體鑄造情況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迷。
無論歷史事實如何,“廣東壽字雙龍一兩”銀幣在中國近代官鑄機制銀幣中的獨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珍罕性和極高的收藏價值是收藏界所一致公認的。該錢幣也是目前市場市場上極為罕見的一種錢幣,最近幾年價格不斷刷新,但被公認真正是這種貨幣的真品,目前一共才有八枚。
不過正是由于其十分珍貴,民間此錢幣的仿制品、偽造品多如牛毛,無良商販肆意兜售品,市面泛濫成災,更有顛覆傳統和歷史的“庫平七錢二分”、“半圓”等形式的臆造品出現,當年根本就沒有鑄造過這兩種重量,凡是對錢幣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不應該上當。
來源:拾珠道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