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黃金收藏法則 |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股市、房地產這些老百姓熟知的投資方式紛紛遇到危機,黃金躍升為投資熱門。 2009年6月4日,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報收963美元,較上個交易日大幅下跌18.2美元,跌幅1.85%,創下了將近兩個月以來的最高跌幅。波瀾起伏的市場,在金價居高不下缺乏震撼性新聞之時,重新將黃金推上了前臺的中心,圍繞著黃金的各方利益體,都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 企業、銀行和投資者的生態平衡 國內的黃金市場,理論上與國際金價的變動遙相呼應,但近段時期,國際金價并沒有在國內黃金投資市場上引起太大的變化。國內的黃金投資形式,主要有實物黃金、紙黃金和黃金期貨。對于較為保守的中國投資者,“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黃金更受青睞。在實物黃金投資這個相對狹義的“經濟生態圈”中,黃金投資企業、商業銀行和普通的實物黃金投資者,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黃金投資生態圈。 中鈔國鼎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國內黃金投資企業并沒有受太大影響。目前,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理財意識也在進步,加上奧運會的促進,國內黃金投資品的消費份額在漸漸增漲。2008年,黃金首飾所占比例從之前的68%跌到了58%,而黃金投資需求的比例從19%增長到了30%;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黃金投資需求比同期上漲超過20%。 不能否認的是,金融風波使黃金投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經濟頹勢持續,美元趨向疲軟,越來越多的資金被投入到黃金購買中,成為托高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而金價在高位的相對穩定,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轉向黃金,漸成累加之勢。 黃金投資企業化“危”為“機”,銀行也在尋找機會。雖然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在提高,但總體占比仍不足10%,在今年其他中間業務低迷的狀態下,銷售替代型理財產品,加速中間業務類型擴張來增加手續費收入,成為銀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因為基金等代理投資業務的萎縮和黃金投資的熱漲,許多大型商業銀行都加重了黃金投資業務。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都加重了黃金代理業務,包括實物金條的代理,例如,建設銀行和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鈔國鼎合作發行了廣州亞運金、生肖如意金等產品,中國銀行開展了國鼎金銷售和回購業務。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大力拓展以個人黃金業務為代表的中間業務,將是銀行在個人業務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金投資者的生存法則 無論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誕生之前還是之后,黃金作為“避險天堂”的地位就沒有動搖過,只不過,經濟局勢不穩的時候,其避險作用又重新被大多數投資者記起。和實力相對雄厚的企業和銀行相比,普通黃金投資者的心更加受到金價的牽動。 世界貴金屬零售商和信息服務機構Kitco網站上刊登的專業文章指出:“黃金現在可以買了。若你還沒有黃金,就買吧。目前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投資組合應該是金屬和現金。金屬(主要是黃金),因為在現在的環境下是最好的;現金,應該持有最堅挺的那些貨幣。”業內專家余東升指出,美元下跌趨勢目前難以改變,黃金雖有短期調整跡象,但上升趨勢確立,屬于中長期投資的好品種。 除了可以隨時買入賣出的投資型金條,還可以投資收藏類產品。收藏類產品不僅和金價有關,和產品的題材、發行量和工藝等因素都有關系。題材越是稀缺、越是獨家,產品的升值潛力就越大。”投資收藏類產品的升值空間不完全受金價漲跌的約束,從2004年至今,黃金價格最高漲幅超過100%,但一些黃金產品的升值達到了400%甚至500%。 資深黃金分析師建議:“實物金投資者繼續逢低買入,中長期持有。金價調整到950美元以下即可考慮開始買入黃金。請投資者做好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則建議,一般家庭最好有10%-15%的資產投資在實物黃金領域,擇低價買入,一般做半年到2年的中長線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