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表現突出 金飾需求保持增長 |
根據世界黃金(209,1.79,0.87%)協會(WGC)在2009年第一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公布的數字,2009年第一季度黃金總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8%,達到1,016噸,按價值計算增長36%,達到297億美元。 大中華區黃金需求上升至114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這一成績完全是金飾需求增長的結果,零售投資部分2%的跌幅還部分抵消了整體增幅。該地區金飾需求中最大的貢獻來自中國大陸,而臺灣地區的投資需求反彈幅度最大。 中國大陸2009年第一季度的黃金零售投資需求按數量和價值計算均有所減弱,分別下滑4%和5%。實際的銷售量沒有減少,但是回購量首次出現大幅增加。同非西方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一樣,隨著黃金價格在本季節再次升回到接近1,000美元/盎司的水平,中國的零售投資者選擇將持有的金條和金幣兌現贏利。 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官施安霂(Aram Shishmanian)評論說:“在全球金飾需求下降的時候,中國對金飾的需求增加,這表明大中華區的消費者們日益認識到黃金投資產品和金首飾也可以作為一種‘保值手段’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顯示出黃金類別的支出與其它項目相比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 “目前在全球已廣泛出現了從“資本增值”向“財富保值”的巨大轉變,我們相信這一趨勢將決定今后十年的投資行為。作為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經濟危機中能保持價值的資產之一,黃金再次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他們被黃金經過實踐證明的保值屬性所吸引,用它來保護自己的資產免受未來通貨膨脹的侵蝕。” “我們本季度目睹了需求平衡的轉變,盡管金飾和工業需求嚴重下降,但是黃金價格仍然上升,這完美地體現了黃金基本供需動態的穩健性。盡管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金飾需求不可能恢復到更積極的程度,但它仍然是一種關鍵的市場推動力。黃金首飾的吸引力仍在,我們相信,金飾需求將隨著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的恢復而增長。” GFMS有限公司為世界黃金協會獨立匯編的數據顯示,可確認的黃金零售投資需求(包括交易所交易型黃金基金(ETFs)和金條及金幣)是該季度總需求的主要增長源,達到596噸,比 2008年第一季度增長248%。交易所交易型黃金基金投資本季度達到創紀錄的需求水平,飆升了540%,達到465噸,價值相當于136億美元。 凈零售投資(指金條和金幣等產品的總需求)仍然非常強勁,比去年同期上升33%,達到131噸,盡管在東方市場上由于部分投資者獲利回吐,拋售了部分金條和金幣。德國是2009年第一季度最大的金條和金幣市場,需求比2008年第一季度上升400%,達到59噸,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是主要的購買動機。瑞士是第二大金條和金幣市場,比2008年第一季度上升437%,達到39噸,其次是美國,同比上升216%,達到27.4噸。 2009年第一季度黃金的工業需求比2008年第一季度下降了31%,電子行業是這一下降趨勢的主要貢獻者。電子產品的最終用戶需求受到了筆記本電腦和移動電話等項目消費支出減少的嚴重影響。 經濟衰退對消費者可自由支配開支的影響繼續造成金飾和工業需求下降。金飾需求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了24%,由于消費者對在高位振蕩的金價的反應,大多數國家需求下降,加上經濟條件困難,在某些國家已達到創紀錄的低水平。 2009年第一季度中東地區的需求比2008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6%,達到53.6噸。按百分比計算,金飾和投資需求呈現類似的下降趨勢(分別減少26%,達49.5噸和減少28%,達4.1噸)。該地區消費減少總量中90%是金飾形式,這一降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黃金價格高漲和消費開支削減的共同作用。 在美國,黃金總需求比2008年第一季度高出15%,達到55.2噸,其驅動因素是零售投資需求,它上升了216%,達到27.4噸。相反,困難的經濟狀況繼續對金飾需求造成了重壓,使其下降了30%,降至27.8噸。 世界最大的黃金市場印度的總需求呈現顯著減少,主要由于按盧比計價的黃金價格創紀錄以及國內經濟嚴重惡化。總需求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83%,僅為17.7噸。 2009年第一季度總供給比去年同一季度增長了34%,達到1,144噸。主要增長來源是以舊換新的黃金,隨著金價高企吸引了創紀錄的回購,舊金回到市場上,其供給量比2008第一季度增長55%,達到558噸。另外對供給增長的貢獻是金礦生產商套期保值減持量的急劇放緩(從2008年第一季度的減持129噸變為2009年第一季度的減持10噸)。金礦生產相對穩定,只增長3%,達到560噸。 而中央銀行拋售量較低,下降了54%,降至35噸,這還幫助減少了市場的供應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