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黃金企業資源勘查潛力大有可為 |
發布日期:09-05-18 08:26:1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黃金報 作者: |
“我國的黃金(197.32,3.50,1.81%)資源分布廣泛,儲量比較豐富,資源潛力巨大,并呈現三大特點:金礦按區帶分布;類型多樣;中小型礦多,以中低品位為主,共生、伴生礦多。”中國科學院院士翟裕生日前在接受《中國黃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黃金企業在加強深部和外圍探礦、多礦種綜合勘查開發、各公司形成特色不斷做大做強等3個方面大有可為。 深部和外圍找礦 潛力很大 “我國的金礦分布廣泛,產于多種地質環境中,礦床類型多樣。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金礦類型在我國都已找到。多年的勘查數據顯示,我國黃金資源儲量比較豐富,找礦前景好,資源潛力大。”翟裕生這樣概括我國的黃金資源狀況。 根據我國黃金資源的成礦特點與成礦規律,翟裕生認為,黃金企業應加強礦山深部探礦和外圍找礦工作。目前,我國黃金礦山的開采深度多在地下300米至500米,少數礦山達到700米或更深。國外產金大國的部分金礦開采深度已達地下3000米,南非的一些金礦開采深度甚至達到地下4000多米。 從成礦理論分析,金礦來源于地球深部,多受深大斷裂構造控制。金礦的形成和分布可從地表延至地下1萬米,深部資源潛力巨大。當前,我國的深部探礦工作已在多個礦山展開。近年來,地勘人員在膠東、小秦嶺等地的金礦探礦中,發現了埋深超過千米的礦體,有的銅礦山和鉛鋅礦山分別在地下1300米找到了礦體。這標志著我國的金屬探礦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翟裕生說:“由于黃金價值高,金礦深部找礦技術也比較成熟,因此在深部找礦方面,黃金行業應該走在整個固體礦產勘查業的前列。”2007年,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在所屬骨干礦山加強深部找礦工作后,陜西太白、河南金源、夾皮溝等金礦的儲量已有相當數量的增長。 在礦山外圍和毗鄰地區實施“就礦找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近20年來,世界上新發現的大礦有70%至80%是在礦山外圍或附近地域找到的。近幾年,在國內200余個危機礦山實施的深部和外圍探礦工作中,75%以上的礦山發現了新礦體,即使在開發程度很高的礦集區,也能找到新礦。招金集團謝家溝大型金礦的發現就是一個突出的實例。 翟裕生說,礦體在形成時,往往是成帶、成區分布的,形成單個礦體的情況很少,并且很多礦體以“礦化網絡”的形式存在,即同一成礦系統的不同類型礦體,在時間、空間上有序構成自然網絡。這在金礦方面通常表現為:在一個礦田范圍內,在淺部可能是含金石英脈型,在構造強烈地段可能是構造蝕變巖型,在侵入巖體接觸帶有矽卡巖型,在某些深部地區則可能出現層控型金礦。地勘人員往往先發現淺層礦體,而深部可能還藏有大型礦體。認識到成礦系統的這一規律,就可能在找礦預測時舉一反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順藤摸瓜。因此,“就礦找礦”不僅有多方面的實證,而且有理論依據。 以金為主多金屬并舉 目前,國內一些黃金企業正積極開展黃金以外的其他金屬的勘查與開發工作。2007年,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確立“以金為主,多金屬并舉”的發展戰略后,一舉拿下了西藏甲瑪等多個項目。對此,翟裕生認為,“多金屬并舉”是一條適合國內黃金企業發展的道路。 “由于我國特殊的地質成礦特點和演化歷史,伴生金在整個金礦儲量中所占比例較高。據統計,國外一些資源大國的伴生金約占總儲量的13%,而在我國占28.6%。”翟裕生說。此外,我國的共生金礦也占較大比重,黃金多與銀、銅、鉛、鋅、硫等元素共生、伴生。在我國,一些含砷、含碳高的微細粒金礦石和低品位金礦石也占較大比重,以現有的技術還難以完全處理。 從區域成礦理論角度分析,翟裕生認為,我國處于古亞洲、特提斯和濱西太平洋三大構造域的交匯區,地質構造、演化歷史十分復雜。成礦環境的多樣性和成礦多期性比較明顯。大型礦床的形成往往是多次成礦作用的結果,而早晚不同成礦作用的相互疊加,導致了礦石成分的復雜多樣。這是金礦石中共生礦、伴生礦比例較大的一個原因。因此,遵循我國金礦成礦的客觀規律,應大力革新采選冶技術,實施多種金屬綜合開發(包括低品位礦石的開發)。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寶貴的礦產資源,也有利于減少廢石,改善礦山環境。 形成特色做大做強 目前,我國大型黃金企業群雄并起,發展迅速。這些企業把占有金礦資源作為頭等大事。翟裕生建議,黃金企業要加強與國土資源部門和地勘部門的聯系、溝通與合作,及時掌握金礦地質資源信息,精選潛力較大的重點成礦區帶,積極參與前期勘探工作,分步驟給予較大的投入,并在適當時機參與和促進礦山資源整合。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多地域分散經營和大量小型礦山重復建設等問題,有利于企業資源基地的建設與穩定。 翟裕生認為,各大黃金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宜千篇一律,最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做大做強。譬如,在勘查選區、礦床類型、選礦技術開發等方面,企業可以各有側重,形成自己的強項和優勢。這樣既能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又有利于全國黃金行業的合理布局和國家黃金產業整體實力的提高。 翟裕生提出,針對礦業全球化的趨勢,要想做大做強,有條件的黃金企業必須“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金礦資源的勘查開發,包括開展一些礦業并購活動。 對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確立的超常規思維、跨越式發展的理念和一年多來的顯著成績,翟裕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此舉體現了我國黃金行業先進的改革開放思維和科學發展戰略,富有開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