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支黃金利息“利換金”攬存辟蹊徑? |
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或許會受到市場的青睞。光大銀行在本周發行“利換金”個人黃金理財計劃就頗具新意。 按照產品說明書,“利換金”是指投資者與銀行簽訂協議,在一年的約定期限內,用投資者本金的預期收益投資實物黃金,投資者提前拿到實物標準金條;合同到期后,銀行再向客戶返還全部本金,為保證本金、收益浮動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 根據了解,這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為AU99.99標準金條,產品起始日十個工作日后支付給客戶。 也就是說,個人投資者到光大銀行存一年定期,幾天后就可以提前得到利息,利息并非現金而是金條。這款產品在北京、太原、沈陽、鄭州、寧波、廈門、蘇州、杭州、武漢、福州這10個城市銷售。 光大銀行的“利換金”也設置了購回的條款,以供投資人在急需流動性時或者追求升值溢價時能換取現金。購回價格按照客戶提出購回日黃金制品供應商公布的購回價格為準。 “事實上,嚴格來說,‘利換金’并不能算是理財產品。”光大銀行的一位人士對CBN記者表示,這個產品就是把一年期銀行存款利息以黃金的形式給儲戶,而對其操刀是該行的零售銀行而非發行理財產品的財富管理中心。 光大銀行并非首位“吃螃蟹者”。此前深圳發展銀行也有同類產品推出,這款名為“金抵利”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方向是以預期存款利息投資黃金,即個人與銀行簽訂委托協議后,在1年的理財期內,在存款本金保證下,銀行將客戶預期收益在開戶當日通過實物黃金方式支付給個人,到期銀行按合同約定向個人返還本金,銀行提供代理黃金制品回購交收服務。 “商業銀行推出這種產品的目的一是為了創新,二來就是高息攬存。”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未來一年之內黃金價格上漲,則對購買該款理財產品的個人來說肯定是有利的,但問題在于現在全球經濟呈現出復蘇跡象,估計金價絕不會成為“快牛”。 另外,上述資深人士還表示,現在各家商業銀行在理財領域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大家都絞盡腦汁想辦法創新,也是銀行推出掛鉤實物黃金的原動力之一。 來自市場層面的消息顯示,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黃金價格以“硬通貨”的姿態一路上揚,在數次沖擊歷史高位后上演了過山車行情。國際金價在2月20日當天突破了1000美元/盎司,之后便進入了漫長的調整期,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期金一度連續四周收低。 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張炳南昨日對CBN記者表示,從全球來看,歐美經濟是否見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目前部分數據好轉主要是因為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不過現在全球的經濟走勢和黃金價格走勢之間的關系也有點看不清楚,因此目前黃金價格走勢暫時讓人難以判斷,所以作為個人投資者來說更需自己謹慎決策。 根據光大銀行“利換金”的產品說明書,該款產品內部風險評級為二星級,適合穩健型(含)以上客戶購買。 光大銀行在產品說明中指出,該產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因為實際收益掛鉤實物黃金,黃金價值受黃金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近一年歷史數據顯示,黃金風險較低、收益水平較高,但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不排除因市場價格波動、國家政策變化等原因而導致收益減少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