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黃金增值稅”的四大弊端 |
發布日期:08-07-13 00:00:00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隨著我國黃金市場逐步成熟、黃金價格日益與國際接軌,“征收黃金增值稅”的觀點開始出現,但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值得商榷。從扶持黃金行業和市場健康發展的大局出發,維持現行免征黃金增值稅的稅收政策是可取的。 1994年稅制改革時,財政部門考慮到黃金是具有很強金融職能的特殊產品,根據國內黃金市場的發展實際,參照歐洲等發達國家的通行稅制,制定了免征黃金增值稅的政策;2002年黃金市場開放時,又基于這些考慮,對這一政策進行了平移。14年的免征黃金增值稅的政策對于促進黃金市場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金融秩序,尤其是在黃金市場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征收黃金增值稅,筆者認為會導致國內黃金市場產生諸多難以預計的復雜問題,其“弊”將遠大于“利”。 首先,黃金市場現有的穩定結構將受到沖擊。一旦開征黃金增值稅,企業通過正規黃金市場交易的成本將大幅上升,規范的黃金市場與黑市之間的價稅差不可避免,已經基本絕跡的非法黑市交易有可能死灰復燃。而大量黃金在黑市流動,將助長黑色錢莊形成,甚至把黃金變成不法分子的洗錢工具;正規的黃金交易市場必定萎縮,大量黃金流失到場外。 果真如此,將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最終黃金市場正常的稅基也會減少,導致稅源流失,稅額下降,原本為國家增加稅收的目的很難達到;二是黃金稅收監管、產品監管難度加大,即使投入大量監管人力、財力、物力,也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監管成本可能遠遠大于增收的稅額,得不償失。 其次,可能導致黃金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由于我國的黃金資源品位普遍比較低,黃金資源緊缺,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正致力于開發低品位、難處理黃金資源,并積極開發以前的尾礦資源。征收增值稅后,采礦成本必將大增,這些企業對低品位資源和尾礦將不得不“忍痛割愛”。另一方面,企業在高成本壓力下必將對黃金資源采富棄貧,甚至出現掠奪式開采,大量低品位、難處理的金礦資源和尾礦資源將無法再利用,資源的利用效率會大幅下降。據測算,如果征收增值稅,僅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下屬礦山的盈虧平衡品位就將上升到2.37克/噸,而低于這個品位的資源將被迫舍棄。 此外,征收黃金增值稅會使國內外黃金價格產生偏差,這可能促使境內黃金投資者轉而通過不正當途徑投資境外黃金市場,這對于監管者以及剛剛興起的廣大投資者、市場從業人員和交易平臺的發展都帶來新的、難以預期的考驗,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還會引發大規模的黃金走私,削弱國家對黃金市場管理。 最后,征收黃金增值稅將削弱黃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雖然近幾年金價上漲令人關注,但由于礦山開采深度的增加,開采費用和探礦費用不斷增加,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已無更大的 降低空間。一旦征收黃金增值稅,將把那些守法經營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推進極其不利的境地,不僅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產業集中和資源整合。另外,征收黃金增值稅,還將使我國企業和國外企業處于不公平競爭的地位,極大削弱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從現有國際經驗看,征收黃金增值稅此舉也值得商榷。目前大多數國家對黃金增值稅都采取了優惠政策,征管方式或為完全免稅,或為即征即退。傳統的世界四大產金國中,南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沒有黃金增值稅。而一些曾經征收或正在征收黃金增值稅的國家,包括一些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都在很大程度上遭遇了黃金走私猖獗、政府難以監管、應有的稅源流失、企業經營壓力大增等的困擾。(《中國證券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