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創新高的金價,在2008年上半年,一直牽動著中國資本市場和投資市場的敏感神經。在股市動蕩的背景下,國內旺盛的投資需求重新將目光轉向素有保值“避風港”之譽的黃金。然而,也正是在這半年中,國內金價走出猛漲急跌的曲線圖,令投資者感到撲朔迷離。專家指出,長期來看,在美元和石油價格動蕩及全球地緣政治危機中,黃金的價值還將逐步顯現。
驟漲驟跌,金價演繹“過山車”行情
回眸2008年上半年黃金走勢圖,幾乎被切分成兩段,以3月17日為界,前三個月的行情可謂“更上層樓”,后三個月陷入“跌跌不休”。
今年首個交易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2月份交貨的黃金期貨價格盤中最高達到每盎司864.8美元,離1980年1月創下的每盎司873美元歷史高價近在咫尺。而現貨黃金盤中一度登上每盎司861美元,一舉突破1980年創下的每盎司850美元的歷史高點。隨后國際金價走出了近年來最強的漲勢,一路單邊上揚,一舉頂破每盎司1000美元“天花板”。與之同步的國內金價也開始節節攀升,今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Au99.99金從每克195.03元開始一路上漲。直至3月17日,伴隨著國際金價上探每盎司1032.9美元的歷史最高位,滬金Au99.99金也登上了每克234.30元的巔峰。隨后國際金價開始“高臺跳水”,國內金價也隨之牛氣不再,一周內滬金Au99.99金每克狂瀉26元,一路盤跌,直到6月13日創出每克192元的本輪新低,才止跌反彈,到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每克204.59元,半年漲幅為4.9%。
而今年1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開鑼的國內首個黃金期貨產品,由于首日開盤價過高,主力合約達到每克230.95元,開市以來反復盤跌,僅有3月中旬國際金價達到頂點時,短暫突破過首日開盤價,然后調頭向下,至6月30日,上海期金主力合約收于每克205.71元,上半年跌幅達10.9%。
“上半年金市最大的特點就是與瘋長的油價產生了價格背離”,中國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周洪濤分析,目前原油的基本面偏緊,其商品屬性、投機性和稀缺性都遠遠大于黃金,國際炒家紛紛投向原油市場,導致今年3月以后,油價與金價背道而馳。從宏觀基本面來看,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上升等因素,支撐金價的基礎依然牢固。
中國黃金市場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伴隨著國際、國內金市的風起云涌,中國黃金市場建設今年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期金開市和外資開閘就是推動中國黃金市場做大作強,進一步爭奪黃金定價權的重要步驟。
今年1月9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我國第一個黃金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這是中國黃金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業內專家分析,黃金市場一直走在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前列,黃金期貨適時推出,將引領中國黃金產業和市場新一輪更為縱深的改革,推進整個黃金行業向更成熟方向發展。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也表示,黃金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交易,有利于完善我國黃金市場體系,形成現貨市場、遠期交易市場與期貨市場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
今年6月5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批準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和加拿大豐業銀行有限公司廣州分行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外資金融類會員,至此,外資金融機構中國“掘金”首度開閘。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集中了國內主要的黃金生產、冶煉、加工、批發、進出口企業和從事黃金業務的金融機構,首度引入外資金融機構,無疑將大大提升中國在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的地位和“話語權”。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產金和用金大國,必須要從黃金大國向黃金強國轉型,這就必須要相應規模的黃金市場配合,并逐步解決黃金自由貿易、黃金進出口開放等一系列問題,逐步確認中國黃金市場的國際地位。隨著中國推出黃金期貨和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內黃金交易,中國黃金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將被推到一個新的起點,對于提升中國黃金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未來中國爭奪世界黃金定價權,走出“中國金價”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