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錢幣博覽會告訴你 關于錢的那些事兒 |
發布日期:09-08-17 09:07:5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作者: |
“沒啥別沒錢”,錢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覷,而錢從產生至今也形成了一部特別的歷史。近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世界錢幣博覽會上,人們可以看到很多與錢有關的趣事。美國《時代》雜志網站日前挑選了一些常人不太知道的有關鈔票的細節展示給大家。 世界上最大的鈔票是菲律賓政府在1998年發行的面值10萬比索的紙幣,它約比一張A4紙稍大。當年,菲律賓政府為紀念該國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100周年發行了這種限量版的鈔票,不過并不用于流通,僅供收藏。人們可以花18萬比索購買,約合3700美元。 價值最大的鈔票 ATM是英文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縮寫,即自動柜員機,它是由計算機控制、持卡人自助服務的金融專用設備,由英國人約翰·謝潑德·巴倫發明,1967年首次在英國巴克萊銀行安裝使用。據說,謝潑德·巴倫是受巧克力販賣機的啟發而設計出了自動柜員機。 從英國到加拿大,從澳大利亞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世界上有33個國家的貨幣都使用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畫像。伊麗莎白的頭像最早出現在加拿大的貨幣上。1935年,加拿大首次在其20加元紙幣上印上了當時只有9歲的伊麗莎白公主的畫像。多年來,伊麗莎白的26幅不同畫像先后被用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幣上。 紙幣不能永存 沒有人知道美元的貨幣符號“$”確切的起源。不過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鑄印局(U.S. 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對其起源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在早期北美殖民地,最廣泛使用的貨幣是西班牙和墨西哥比索,其符號為“P S”,后來演變成P在下、S覆蓋在P上的寫法,在1875年第一張美元紙幣發行前,這個符號曾被廣泛使用,$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誕生的。后來,美國政府就采用了$作為新貨幣的符號。 錢很臟 事實證明,所有的錢都有可能被“洗”過,而它卻非常骯臟。有研究表明,美元有很大一部分都受到可卡因的污染。毒販子沾著毒品的手觸摸過這些鈔票,而鈔票上的毒品還可能再繼續傳下去。 此外,鈔票上的細菌之多是人人皆知的。根據美國《南方醫學雜志》2002年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在檢測過的美元中,有94%都沾有病原體,其中包括最常見的化膿性葡萄球菌。鈔票為微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紙幣上的細菌可能比家用廁所上的還要多。流感病毒甚至可以在紙幣上存活長達17天時間。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人開始使用的,歐洲人過了數百年后到17世紀才開始使用紙幣。又經過一兩百年,當紙幣在世界范圍內都廣泛使用時,中國人又開始發現紙幣過度發行的壞處,在1455年停止使用紙幣,并堅持了數百年。 美國的打假大軍 在美國內戰后,美國國內假幣泛濫,當時有超過1/3的貨幣都是假幣,嚴重影響了金融秩序,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動。1865年,美國財政部設立了一個特殊機構來打擊造假活動。打擊制造假幣活動的工作雖未停息過,但該機構雇員更為人熟知的形象卻是聯邦特勤局特工——穿黑色西服、開超炫SUV汽車,因為保護總統和其他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他們的職責。2002年,這個已經有6500名雇員的機構搬進了新成立的國土安全部。 惡性通脹下的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