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經常會說一句話,天上不可能掉餡餅。意思就是人不可能不勞而獲,指望著天上掉錢下來。但在一個地方,幾乎天天上演“天上掉餡餅”的戲碼,更準確地說,這里是地上會冒錢。這是哪呢?告訴您嘞,這就是寧夏的硝河村。
據這里的村民們說啊,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他們幾乎每天都能撿到古錢幣,有時候在樹林里撿的,有時候在挖地挖來的,有時候就在自家的墻角下找到的。以至于您現在去這個村子里看,到處都可以見到村中的孩子拿著錢幣當玩具做鍵底呢。
誒,這還真不能怪村民們不識貨不重視文物,要怪就只能怪,硝河村的古錢幣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什么程度呢?給您舉個小例子,在1984年,當時有一個村民取土蓋房,無意之間一鏟子一下去,一扒拉就挖出了3噸古錢幣。后來有人統計了,從1984年那次開始到現在,硝河村出土的古錢幣,足足有20多噸。您沒看錯啊,就是“噸”,這錢都論噸算了,可見這事情有多重量級了吧!
除了數量眾多,這硝河村出土的古錢還有兩個特點,第一,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各朝各代的古錢幣,遠至商周時期,近到民國時期;第二,這里面出土過不少外國錢幣,比如日本,越南,沙特阿拉伯。
那這錢到底怎么來的呢?要解開這個謎團,那又得跟大家介紹介紹這所有古錢幣之中最最珍貴的一枚。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了,這枚錢幣怎么就珍貴了,這又不是金的也不是銀的也不是玉的。喜歡看古裝劇的觀眾們可能看出來了,這不就是電視劇里常用的“銅板”嗎!這不是最便宜的錢嗎!跟咱們現在的一塊錢硬幣差不多。沒錯啊,這玩意有個專業名詞叫做“五銖錢”,但這枚不一般,它是漢五銖母錢。母錢是啥呢?就是古時候人們用來燒鑄五銖錢的模板。
要知道,在古時候啊,錢幣都是由朝廷統一燒鑄的,所以燒鑄錢幣用的母錢也只有朝廷才有!那么問題來了,硝河村這么一個偏遠小山村怎么會有母錢呢?這時候專家揭秘了,這硝河古城是古絲綢之路的一個要塞,經濟是相當繁華!断鹾映侵尽分袑Υ擞羞^記載,“寸土寸金,方圓數千里的商販、駝隊云集此地”。
但到了宋朝,朝廷在大量鑄造錢幣的同時,也開始大量發行紙幣,這就引發了一個常見的經濟問題——通貨膨脹。錢不值錢了,在加上連年征戰,民不聊生,老百姓經濟壓力大。那怎么辦呢?您朝廷不是會造嗎,咱老百姓也跟著造。于是乎,硝河古城出現了大量的民間錢幣作坊。這樣一來,硝河古城自然而然就囤積了大量錢幣。隨著歷史的推進,這些錢幣通通被掩埋在了地下,如今就被人們一點點發掘出來了。
講到這兒,硝河村的古錢幣之謎總算是解開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這老百姓造錢能理解,但這古錢幣中還有外國錢幣啊,這老百姓沒事還造外國錢幣嗎?難道準備留著出國玩嗎?當然不是了,其實答案啊,咱們之前已經透露了一點,這硝河古城是古絲綢之路的要塞,因此有不少外國商人路過這兒,這些外國商人都有個特點——喜歡皮草,因此每過硝河必定會買上一些動物的皮毛。所以啊,那些外國錢幣,應該就是買買買留下的憑證?磥戆,不光是現在,原來古時候的人也愛“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