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初名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1653年4月20日,克倫威爾在軍官集團和倫敦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下,解散了殘余的長期議會,另組小議會(貝爾邦議會)。因其中部分激進的議員不斷提出改革要求,小議會又被迫解散。接著,根據軍官會議提出的憲法草案《施政文件》,克倫威爾1653年12月16日被宣布為護國公,集立法行政及軍事大權于一身。護國公制實質上是半君主制的軍事專政,共和國名存實亡。
克倫威爾去世之后,其子理查繼位。高級軍官不服他的領導,理查被迫于1659年5月初棄職。此后,在高級軍官和議會之間展開爭奪權力的斗爭。國內政局動蕩,階級矛盾尖銳。大資產階級、新貴族欲迎接查理•斯圖亞特復辟。駐扎在蘇格蘭的G.蒙克將軍率軍回到倫敦,并與亡命法國的查理•斯圖亞特達成復辟協議。1660年4月4日查理發表《布雷達宣言》,表示宣言發布后40天之內向國王表示效忠的一切革命參加者,可予寬大赦免;對于在革命期間發生的土地財產變動,予以保障。
查理于1660年5月回到倫敦登位 ,即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登上王位后,一方面在經濟上按照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利益行事,另一方面瘋狂地推行政治上宗教上的反動政策,進行反攻倒算。對外實行親法政策,企圖借助法國君主的力量以實現恢復專制統治。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其弟詹姆斯繼位,即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1688年輝格黨和托利黨聯合發動政變,廢黜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政威廉到英國來,尊為英國女王及國王即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并確立了立憲君主制。資產階級新貴族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逐步確立。
今年是斯圖亞特王朝復辟350年,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英國發行一套金銀幣,由David Cornell(背面)和Ian Rank-Broadley FRBS(正面)共同設計,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這套幣共兩枚,金幣一枚,銀幣兩枚。其中,金幣成色為91.67%,重量為39.94克,直徑為38.61毫米,面額為5英鎊;銀幣一成色為92.5%,重量為28.28克,直徑為38.61毫米,面額為5英鎊,發行量為20000枚;銀幣二成色為92.5%,重量為56.56克,直徑為38.61毫米,面額為5英鎊,發行量為5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