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上的物理學家――朗道(草祭) |
發布日期:08-07-22 13:19:01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7月上旬的第十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08ruagpf1_lg.jpg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 1908年1月22日-1968年4月1日) 前蘇聯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最著名的貢獻有“朗道十誡”:量子力學中的密度矩陣和統計物理學 (1927);自由電子抗磁性的理論(1930);二級相變的研究(1936~1937);鐵磁性的磁疇理論和反鐵磁性的理論解釋(1935);超導體的混合態理論(1934);原子核的幾率理論(1937);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論(1940~1941);基本粒子的電荷約束理論(1954);費米液體的量子理論(1956);弱相互作用的CP不變性(1957)。他的另一些引人注目的貢獻是:1937年利用費密氣體模型推測恒星坍縮的質量,1946年在理論上預言等離子體靜電振蕩中不是由碰撞引起的耗散機制(稱為朗道阻尼)的存在等等。 朗道于1908年1月22日出生于俄國石油城巴庫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猶太人。其父是一位石油工程師,其母親當過教師和醫生等職務。自幼聰明過人,4歲就能閱讀書籍,7歲學完了中學數學課程,12歲時就已經學會微分,13歲時學會了積分,被譽為“神童”。 16歲時至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學習,第一次接觸到了物理學發展的浪潮.19歲大學畢業,在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當研究生,并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1934年,獲得了列寧格勒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和數學博士學位。 物理學上,朗道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遍布各個領域,如核物理、固體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宇宙線物理、高能物理等等。在這些領域里,有許多術語都冠以他的姓氏,像朗道阻尼、朗道能級、朗道去磁等等。由于創立了凝聚態理論,特別是液態氦理論,朗道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朗道于1946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曾獲斯大林獎金,并曾獲得由許多國家授予的種種榮譽。1968年4月1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60歲。 今年是朗道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位全能的理論物理學家的杰出貢獻,俄羅斯銀行于1月9日發行了一枚朗道誕辰100周年紀念銀幣,正面圖案的中心為俄羅斯銀行的象征――雙頭鷹和銀行的名稱,以珍珠圈隔開的外圈標出發行年號“2008”、面額2盧布、貴金屬符號、成色、重量等要素及圣彼得堡造幣廠印記。背面圖案被分成四個部分:左上部為朗道的肖像, 右上部為遍布物理學各領域的各種數學公式,肖像下面為其姓名 |
上一篇:芬蘭發行國旗90周年精制紀念銀幣 |
下一篇:愛沙尼亞發行獨立90周年鉑金紀念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