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向往“高大上”的今天,關注“小而美”的意義在哪里呢?有人說,探究微觀世界是為了創造巨大的財富造福于人類。有人說,解密微觀世界是為了尋找宇宙的起源。還有人說,研究微觀世界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宏觀世界。然而,由克勞德·紐利迪薩尼、瑪麗·佩萊諾聯合執導的紀實片《微觀世界》,仿佛給了我們一個更單純的答案。
《微觀世界》讓大自然中的小昆蟲成為主角,用它們的生活向我們訴說著生命的故事。鏡頭用平等的視角耐心地觀察著、展示著這些小生命的倔強精神。
影片中,一只屎殼郎正風塵仆仆的運送著它巨大的“果實”。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它的“果實”被地上豎起的一根刺扎了進去。一開始,它還不清楚是什么情況,費力地繼續推著,然而刺卻越扎越深。而作為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都巴不得學會屎殼郎的語言,提醒它,幫助它。事實證明,這只在大自然適者生存定律中的勝出者果然是擁有智慧的。它逐漸明白過來,于是在糞球下挖了個坑,費勁地將糞球推了出來?粗鞓返纳碛跋г谝暰的盡頭,我們這才為它松了口氣。
雨后的草地上,兩只愜意行走的蝸牛偶然間邂逅。它們小心翼翼地伸出柔嫩滑膩的觸角,互相刺探對方身上的氣息。“哦。是同類。還是異性呢!”顫抖的觸角猛然間收回。然而,愛情的火花已在那一剎點燃。慢慢的,它們開始擁抱,交纏,纏綿,交媾,甚至融為一體;趾氲谋尘耙魳愤m時響起。以天為幔,以地為床,濕潤的草地正見證著兩只蝸牛簡單的愛情。它們雖然卑微弱小,卻也有享受愛情與快樂生活的權利。在塵世間偉大的愛情面前,語言已變得蒼白無力,靜謐的畫面足可傳達出一切海誓山盟地老天荒。
誠然,于微小處,見證生命之萌動,仿佛給了我們在求索生命之意義的漫長道路上,有了一個駐足喘息的機會,讓我們在艱難地探尋本源的同時,也能停下來,為鮮活的生命而感動。此時,何為生的意義,大概已不需要羅列科學數據才可獲得。它已然在我們心里有了答案。
在國際造幣界,一直擅長打造科技題材貴金屬紀念幣的奧地利造幣廠好像也悟出了此道。2017年6月7日,一枚名為“微觀世界”的新幣開始發行,這枚幣被收錄于極富盛名的銀鈮雙金屬紀念幣系列中。該系列從2003年開始發行,每年發行的紀念幣一經面市便廣受全世界錢幣集藏愛好者的歡迎,且在二級市場中均有不俗表現。
該系列中的每一枚幣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它們都是由一個鈮質的內芯圓盤和一個90%銀的外環組成的。陽極氧化法成就了鈮圓盤上明亮的色彩,呈現顏色的不同取決于氧化鈮層的厚度。從2003到2013年,每年發行的紀念幣上的色彩設計還僅局限于單色。然而,從2014年開始,技術上的進步使得一幅幅細膩的圖案,呈現出使人產生強烈視覺對比效果的互補色。
鈮之所以被為鑄造紀念幣內芯的貴金屬,是由于它的可加工性和它與銀的反應活性低。鈮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這一特性也吻合了該系列中紀念幣設計的主題——科學與工程。之前發行的銀鈮紀念幣的主題分別是:
蒂羅爾大廳700年 (2003)
塞默靈鐵路150周年 (2004)
電視50年 (2005)
歐洲衛星導航 (2006)
奧地利航空 (2007)
光之魅 (2008)
國際天文年 (2009)
可再生能源 (2010)
機器人 (2011)
仿生學 (2012)
隧道建設 (2013)
進化 (2014)
宇宙 (2015)
時間 (2016)
與近幾年的進化、宇宙、時間等這些宏大的設計概念相比,今年的“微觀世界”卻與與它們背道而馳。根據奧地利造幣廠的官方表述,這是一次通往微觀世界的科學發現之旅。而通往奇妙世界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只蝴蝶。這只枚紅色的蝴蝶正棲息在綠地上。與此同時,草綠色的背景圖案則是在顯微鏡下才可窺視到的細胞形狀。蝴蝶的上方畫有一幅原子圖。一個分子鏈被分布在蝴蝶的左側。外部銀環上呈現的一幅幅小圖分別刻畫著蝴蝶翼梢的特寫,顯微鏡下近距離才能觀察到的蝴蝶翅膀上的絨毛,還有細胞結構。
紀念幣的背面延續著正面所呈現的微觀探索,但主角卻換成了一只蜜蜂。這只蜜蜂出現在一把厘米尺前,因此巧妙地量出了它的身長。玫紅色的網所刻畫的是組織細胞。網中“套住”的另兩個圖案,一個是分子圖,一個是一大粒花粉。在蜜蜂的上方描繪的是蜂窩的橫截面。外部銀環設計所描繪出的分別為花粉、蜜蜂卵、蜜蜂幼蟲,以及生物界其他極小的小蟲子。
面額 |
內芯金屬 |
外環金屬 |
重量 |
直徑 |
質量 |
發行量 |
25歐元 |
鈮 |
銀(90%) |
16.5克 |
34毫米 |
準精制 |
65000枚 |
如此精妙的設計出自Mag. Helmut Andexlinger和Herbert Wähner這兩位紀念幣設計師之手。他們就像孩子一樣用單純的目光觀察著自然,又像學者一般探索著科學世界;同時,他們又是制作紀念幣的能工巧匠。設計師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經過藝術化的構思,最終為我們帶來的已不只是對生命的感嘆,而是讓我們繼續探尋生命意義的強大力量。(編譯:中國金幣網/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