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大藏經》問世千年紀念章發行 大藏經被疑實為仿制品 |
發布日期:11-10-20 08:17: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 |
《高麗大藏經》又稱八萬大藏經,是13世紀高宗用16年時間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經之一。高麗大藏經內容全面,準確無誤,做工精美,為韓國第32號國寶,目前保存在韓國海印寺。封存在海印寺的大藏經板經過千年至今保存完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度評價該寺藏經板殿為宗教、科學、造型全盛期的偉大杰作,于1995年12月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 今年是《高麗大藏經》問世1000周年,韓國造幣公司鑄造發行了一套金銀紀念章。這套章共兩枚,其中金章成色為99.9%,重量為11.25克,直徑為25毫米;銀章成色為99.9%,重量為19克,直徑為33毫米,限量發行3000套。金銀章采用統一設計,正面以《高麗大藏經》部分文字為背景,并用寫意手法將數字“1000”分開至于左右兩邊,中間為《高麗大藏經》面世千年“‘고려대장경' 천 년의 해”韓語字樣;背面卷軸拉開,表現經文“瑞應經云。菩薩示生。即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意境畫面。包裝盒則采用典雅的木盒,并在一側雕刻有《高麗大藏經》部分經文。 關于《高麗大藏經》,據2011年2月1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韓國《中央日報》曾披露,《高麗大藏經》其實是“仿制品”,完全復制中國宋朝的大藏經。 根據《高麗大藏經》研究所前所長吳允熙(音譯)介紹,《高麗大藏經》一共有3個版本,即:1011年的《初雕大藏經》,1094年的《高麗小藏經》,這兩個版本的大藏經在蒙古入侵時都失傳了。1236年又制作了《再雕大藏經》,也就是流傳至今的《高麗大藏經》。但實際上,大藏經最早出現在中國宋朝,名為《開寶大藏經》(971-982年)。《初雕大藏經》是抄襲《開寶大藏經》,連漢字都基本一致,目前海印寺保存的《再雕大藏經》,是復制的《初雕大藏經》。吳允熙強調說:“這是歷史事實。” 吳允熙還表示,那些說大藏經字體是“雄渾的歐陽修體”等各類稱贊都不應歸于《高麗大藏經》,而應歸于宋朝的原創者。“抄襲的字體,不管模仿得多么精妙,它仍然是抄襲的”。吳允熙認為,韓國人對《高麗大藏經》賦予了過度包裝的民族自豪情緒,只有丟掉這個情緒,才能更準確深入理解它的現代意義。他說,如果用民族主義和國粹主義的視角稱頌《高麗大藏經》反而會歪曲《高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