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錢幣簡介 |
發布日期:08-12-10 09:03:5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網 作者: |
,其鑄行的當二十、當三十大錢,全國沒有幾個錢局鑄行過。
咸豐錢尤其是大錢的版本極多,極其繁雜,歸結起來有以下特點: 一、幣值復雜,有當四、當五、當八、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當八十、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當五百、當千十五種。 二、重量變化大,因不斷減重而造成輕重倒置 ,最大的“元寶”達2.9公斤(江蘇寶蘇局),最小的“通寶”形似鵝服,不足1克。當五十的重于當百的,當百的輕于當五十的。 三、幣名復雜,一般“通寶”為小平錢,當百以下為重寶,當百以上為“元寶”,但有的省份不受約束,任意決定。 四、材料復雜,有青銅、黃銅、紅銅、紫銅、鐵、鉛等。 五、錢文復雜,字體有楷書、宋體、隸書等字數鐘。少的有六字,多的十余字。但咸豐大錢行用不久,咸豐四年便下令停鑄了當千、當百、四百、三百、二百大錢,并嚴查私鑄。因為大錢的鑄行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停鑄是必然的。據《清史稿》記載,“大錢當千、當百、以折當過重,最先廢。當百,當五十緩廢。” 清代大錢除了咸豐大錢以外,還有同治、光緒兩朝大錢,咸豐大錢是與制錢相對而言的大額當值錢,是在鴉片戰爭以后,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國庫空虛的形勢下,由咸豐強行推行的,大錢破壞了自順治以來一貫推行的制錢制度,以少量的錢幣材料,鑄成量當值高出制錢若干倍的大錢投入流通,以“虛錢”來代替“實錢”造成貨幣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