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錢幣之方足布和釿布 |
發布日期:10-01-26 09:00: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黃金網 作者: |
4.4厘米,足寬3.1厘米,重約7克左右。“安邑二釿”、“安邑一釿”有的背鑄“安”字。“安邑”系魏國的早期都城,“釿”為幣制單位,故知其為魏幣。 釿布面文、常見的有“安邑二釿”、“ 安邑一釿”、“安邑半釿”、“訚易二釿”、“ 訚易一釿”、“ 訚易半釿”、“陰晉半釿”、“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恒釿”、“ 虞一釿”、“虞半釿”、“虞氏半釿”等等30余種,多系梁布。 對于“釿”字涵義,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斤、鏟同制,同財貨,曾充作一般等價物,發展成為貨幣后,斤(釿)逐漸演變為重量單位;另一種說法認為“釿”為農具,后演變成貨幣,并被借用作貨幣名稱。 釿布錢文多為魏國城邑,大多出于魏國轄區內,并且形體較大,其鑄行時間約在戰國早中期。近年來釿布在山西、山東等地均有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