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珍稀老銀幣收藏 |
發(fā)布日期:13-04-21 09:09:0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界 作者:吳偉忠 |
幣,因品相完美無瑕,成交價高達134.4萬元,兩枚一組的“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金本位”半圓、壹毫銀幣樣幣也分別以人民幣168萬元和123.2萬元的高價成交。
除了近年來珍稀老銀幣持續(xù)走俏各地拍賣場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珍稀銀幣的成交業(yè)績也可圈可點,如在2004年11月9日,一枚“安徽省造光緒二十三年庫平三錢六分”銀幣樣幣,被一位美國買家以50萬元的高價從eBay易趣上拍走,該價格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錢幣藏品在線拍賣的新高。在中國集幣在線、中國金幣網(wǎng)、說錢網(wǎng)等國內(nèi)著名錢幣網(wǎng)站上,除了“袁大頭”、“小頭”、“船洋”等低檔銀元成交十分活躍外,像“貴州省政府造汽車銀幣”、“貴州省造甲秀樓銀元”等中高檔老銀幣也備受追捧,成交價迭創(chuàng)新高。 民國21年船洋(三鳥幣,正面)
民國21年船洋(三鳥幣,背面)
二、不可盲目購買珍稀老銀幣 珍稀老銀幣拍場稱雄,引得很多人關(guān)注這一領(lǐng)域。剛接觸老銀幣的初學者,一般都會去地攤上“淘”貨,因為那里價錢“實在”,但地攤上贗品假幣也特多,初學者很容易“打眼”上當。上當?shù)母粗饕牵?/P> “盲目認為撿漏是容易的”。收藏是講究撿漏的,撿漏是運氣、是學問,同時也是樂趣。雖然有很多人撿過漏,但實際上成功撿漏的概率是極低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我們看電視,讀報紙,上互聯(lián)網(wǎng),常常被那些精彩的撿漏故事所吸引,如“某某人在古玩市場以30元買了一枚二毫銀輔幣,經(jīng)專家鑒定為廣東省造(反版)光緒元寶,重5.3克,價值七萬元”;“某某人在偏僻山區(qū)收到一枚罕見的一元銀幣,經(jīng)專家鑒定為民國三年袁大頭簽字版銀元,價值十多萬元”等等。這些故事聽多了就會使人產(chǎn)生錯覺,以為外面充滿了撿漏的機會,于是就會到處去找漏試運氣。一看到地攤上有些像樣的東西就會買下來,經(jīng)過幾天的激動后,等頭腦冷靜下來,才發(fā)現(xiàn)買回來的全是贗品。 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壹圓長須龍樣幣(正面)
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壹圓長須龍樣幣(背面)
袁世凱像共和紀念銀幣(正面)
袁世凱像共和紀念銀幣(背面)
“盲目相信攤主編造的故事”。一般攤主最有殺傷力的伎倆有:我的這些銀元都是我們老家蓋房子時,從地里挖出來的;這些銀元都是從農(nóng)村里收上來的;這些東西是從河道里挖出來的等等。當你問攤主住在哪里時,他們也通常這樣說:“我們回家要坐火車,下了火車再坐汽車,下汽車坐驢車,下了驢車再走……”攤主的這些話再加上十分生動的故事,很容易使人動心,這時攤主還會再三表示他其實并不懂這些東西的真實價值,只是當時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