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銅元三大類型 |
發布日期:09-02-19 08:17: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段洪剛 |
對贗品錢幣的打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這些贗品遍布全國各地錢幣市場、網絡市場,對新手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誘惑力。總起來說,有三大類型。
第一類:臆造品。 所謂“臆造品”,就是本來沒有這樣的品種或版式,造假者自己虛構制造以欺騙收藏者。這類幣只要稍微有一定基礎,手頭有較可靠的參考書,即可識破。 “粵”字“大清銅幣當制錢二十文”即為此類典型代表,面版是普通戶部丙午20文的類型,背龍則是中國銅元中根本不存在的一條瘦弱丑陋的龍。同一類型的,還有中間帶“皖、寧、淮”等字樣,都是一個樣子。 第二類:仿制錢。 仿制錢是最常見、數量最多的一類,就是按照實物真品或圖片,利用翻砂技術或電腦雕刻技術制作模具,原樣仿制。產品有機器制造、翻砂制造兩種。 被仿制的銅元,幾年前最多的是高檔品,特別是某些書譜所列出的“十大珍品”、“十大名品”之類。再后來,幾百元、千把元一枚的中檔品種也被大量仿制。當前則連真品本身只值一兩元的普通品也有人仿制,且批量生產。 識破這類幣靠的主要是經驗,多看真品實物,多體會真品神韻、風格,這樣普通贗品就不難鑒別。面對較高檔品種時,則首先要去掉“撿漏兒”的僥幸心理,畢竟裝在口袋里的現金總比預期的利潤更可靠。只有這樣才能冷靜觀察,深入了解,不輕易上當。 第三類:真品加工錢。 真品加工錢是指拿一枚或兩枚普通真品加工成另一枚值錢的幣。手段有二: 另一種是合成,就是把兩枚毫無關系的幣剖成四片,再把其中可以組合成稀少或罕見版式的兩片粘在一起。這類假錢有很大的欺騙性,收藏者首先要考慮碰到這種“稀罕品”的可能性,其次才是檢查幣本身的品質。最簡單的方法是看邊道是否圓潤細密,正背面的包漿、顏色是否一致,并在地上或拿在手中輕輕敲擊,聽聲音嘶啞與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