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銀元 龍鱗是否完好價格相差3倍 |
戊戌銀元成交價格一覽 品相較好的戊戌銀元 各地春拍會上,近現代機制幣成交紅火;4月舉辦的華夏國拍專場上,處在中國銀幣鑄造史“幼年期”的戊戌銀元(銀幣)成為眾人爭奪的香餑餑,1萬~4萬元單價起拍者居多,比之同臺競技的后世銀元高出好幾倍。業內人士提醒藏家:品相問題是決定戊戌銀元價值的重要因素,需要關注龍鱗片的清晰度與內齒圖案的完整度。 文、圖、表 井楠 放眼今年春拍會,同場競拍的“壹元”光緒元寶數量眾多,一兩千元成交的居多,幾千元成交的也有,但為什么唯獨戊戌光緒元寶能賣到萬元以上的高價?廣州錢幣收藏者告訴記者:稀缺性決定一切。 戊戌銀幣形態特征明顯 1898年時逢戊戌變法,光緒皇帝曾下旨全面革新中國的工業體制,各地造幣局也都改換了造幣機制;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戊戌銀幣是以全新的珍珠龍形象示人。但戊戌變法不過實施了百日,這些龍幣的發行時間也很短,存世量十分有限。 對比1898年前后發行的光緒銀元,戊戌銀幣在形態方面特征十分明顯,打上了那個時代沉重的歷史烙印:一方面,江南南京造幣廠首次在所造的銀元和銀輔幣中加鑄干支紀年,這在中國銀幣鑄造史上屬于創新行為,之后被安徽等省的造幣局紛紛效仿。另一方面,與后世銀元常見的長須龍、小龍不同,珍珠龍造型威武神勇、栩栩如生。 品相導致的價差不斷拉大 不過,市場成交的戊戌銀元(銀幣)價格差異很大。業內人士介紹說,隨著機制幣市場整體價格的走高,品相問題對于成交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戊戌銀元價格最多可以差240倍。去年11月,一枚江南局所造的戊戌龍銀元在嘉德拍賣行創下了115萬元的天價,就因為該枚銀元被專業機構鑒定為“從未使用”,而同臺競拍的完全同一類的銀幣卻只拍得了不到4800元的單價,因為品相太差。 對于戊戌銀元來說,內齒是否飽滿是衡量其品相價值的重要依據,就是說:其正面與反面圖案中,均有兩圈鋸齒狀的裝飾邊,是朝向內里的,這個裝飾邊磨損是否重、還能否看清,是決定其成交價格的重要因素。同是華夏國拍的拍品,2萬元起拍的,內齒飽滿;1萬元以上起拍的,則內齒看不太清,比較模糊。 再者,龍鱗片的清晰與否也是衡量其品相的重要指標,因為光緒年鑄造的銀元,是中國最早的銀元之一,其龍圖案造型工藝精湛、線條流暢,正是機制幣藝術價值的集中體現,如果龍鱗片不夠清晰,其價值自然會大打折扣。比如這次華夏國拍6000元起拍的戊戌銀元,磨損較重,龍鱗片不甚清晰,所以低價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