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3.ce.cn/ce/kjwh/scpm/sctd/200904/30/W020090430274857536994.jpg)
銅錢正面照
![](http://i4.ce.cn/ce/kjwh/scpm/sctd/200904/30/W020090430274858318510.jpg)
該銅錢背面刻有滿文
清代銅錢:找到“母錢”掘到大寶藏
梁先生,來自容桂,祖上懷集。一直收藏著兩枚清朝銅錢,銅錢經幾代人保存留下來。銅錢整體看來磨損不大,燈光下略為發光。兩枚面上分別寫著“順治通寶”、“康熙通寶”,以區別年份。銅錢背面,寫有繁體字“臨”以及滿文。
經舒翔鑒定,兩枚銅錢系真貨。然而清代銅錢具普遍性,市面流傳較多,市場價格并不高,“很多時候一出土就是幾十斤,物以稀為貴,既然有大量的銅錢出土,當然價值也有限了。”舒翔鑒別道,兩枚清朝銅錢價格不超過10元。
一枚真品清朝銅錢才幾元,難道收集銅錢就無法掘到寶藏了嗎?非也,舒翔告訴記者,市場上清朝銅錢最多,朝代較近磨損并不嚴重,收藏難度不大。然而中國地大物博,清朝時各省出品的銅錢皆有不同,就連銅錢上的字樣,也因書法家的不同、字體不同而千奇百怪。因此普通人要收集到各個省份發行的銅錢,難度就相當大。“就像集郵一樣,品種越多,價值也將越高。”舒翔說,目前順德尚未有一名市民收集齊全的銅錢,就算是在上海這樣聚集眾多收藏名家之地,“現在也沒有聽說有誰收集了全套。”
除了集郵式地收集,藏友還可以下意識地收集母錢。何為母錢?所謂母錢,就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制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流通量極少,因曾呈獻給皇帝挑選過,其價值更大。母錢目前“有市無價”,與其他銅錢放在一起,行家能清楚分清當中區別,因其質地和顏色比較出眾。市民要辨認真偽,可能要多費一番工夫。
鑒定小技巧:
●鑒別銅錢,可以從磨損度下手,如果磨損度很高,基本都是真品,因為銅錢也是流通了幾百年的貨幣;如果磨損度很小,品相非常漂亮,就可能是價值連城的“母錢”,存世極少。但也不是“衣著光鮮”的銅錢都是“母錢”,還是需要經過專家的鑒定。
●收集銅錢,可以“集郵”方式進行,就是收集全套,比如梁先生的兩枚銅錢,其背面的“臨”字,就是其代號,是清代銅錢的其中一種,收集不同代號的銅錢,當然是品種越多,“集體價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