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在外地覓得一枚“蒙疆銀行”五角輔幣,鎳合金,直徑2.4厘米,正面中心有4瓣花朵紋,四周是蝙蝠紋飾,“蒙疆銀行”四字對讀,下有“民國二十七年”字樣;反面中間是漢字“五角”,上有蒙文,周圍和下方似龍紋裝飾,制作精細,回來后翻遍家中的資料,也未找到有關蒙疆銀行的資料。近年來,隨著藏品豐富,收集的錢幣書籍和參考資料日益增多,終于找到了蒙疆銀行和蒙疆銀行幣的由來。
蒙疆銀行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內蒙、山西、河北等部分地區后操縱成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屬下的蒙疆銀行發行的貨幣,該枚五角鎳幣即是蒙疆銀行于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發行,由口北造幣廠鑄造。
提起“蒙疆銀行”的由來,還得從“蒙疆自治”說起。早在1929年,日本關東軍即有野心侵略中國的東北,并向內蒙古擴張,但遭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于是他們又玩起了尋找代理人、建立傀儡政權的鬼把戲,試圖“以華治華”,他們在內蒙各盟的王公貴族中,看中了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德穆楚克棟魯普(以下簡稱德王)。德王精力充沛,頭腦靈活,出身望族,有政治野心。當年在蔣介石國民政府統轄下,無法謀求實現“大蒙古主義”野心時,便與關東軍駐天津的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勾結起來,企圖依靠關東軍的支持,實現他統治整個蒙古的政治野心。
。保梗常赌辏苍拢保踩,在德王府舉行“蒙古軍總司令部”成立典禮上,日本代表關東軍參謀田中隆吉允諾德王提出的“蒙古獨立建國”問題,而當日軍占領綏遠省首府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后,德王在籌備蒙古“建國大計”時,日本軍部要求他成立“蒙疆聯合委員會”!懊山边@個名稱,是當時日本軍部為適應他們侵略中國,實行“分而治之”的大陸政策需要而應用的。德王深感不滿,他認為“蒙古”不僅代表著民族,并且代表土地和人民的含義,如果把“蒙古”改成“蒙疆”,那就意味著它仍然是中國的邊疆,不是獨立的蒙古政權,而仍是隸屬中國版圖內的地方政權。曾幾何時,他在向國民黨中央政府要求自治時,就把“復興蒙古民族”和“實行蒙古自治”這兩塊招牌,作為在政治舞臺上向蔣介石討價還價和籠絡蒙古上層的“資本”,而今日本帝國主義卻連“蒙古”二字都不讓說了,德王不勝煩惱。
按照關東軍的解釋:“蒙疆”是代表蒙古之疆域的意思。既能包括察南、察北,代表新的政權,又能起到“協和民族”的作用。其實,關東軍還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為這年的12月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