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該以誰為師? |
發布日期:09-03-17 08:43: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 |
古玩市場贗品充斥,以假亂真,要提高辨識能力,防止打眼吃藥,必須拜師求藝。不僅要以專家為師,以藏友為師,還要以商販為師。古董小販,活躍于市場,經營于攤肆,訪尋于山鄉,雖然專業理論、拍賣信息不如專家掌握的多,但其熟假識贗的本領卻不容小視。 筆者曾收到過一枚遼錢“天贊通寶”。該錢幣青銅質、隸書、小平。背穿上有仰月紋,直徑2.3厘米,穿徑0.7厘米,重約3克。紅斑綠銹,頗似生坑真品。面文“天贊通寶”,四字旋讀,其中通字“辶”呈虎尾狀,俗稱“虎尾天贊”。天贊通寶,系遼早期所鑄,量少,存世量屈指可數,真品質樸豪放,遼風十足,乃大珍。此錢上手很輕,擲地聲悶,無轉音,曾以沸水煮,銹未脫,遂以為真,如獲至寶 ,欣喜萬分。 一天,在舊貨市場大棚下的古錢攤前,看到各種各樣仿古錢幣,銹跡斑斑。一操山東口音的小販正在招徠買主,批發零售。筆者拿起仿制錢幣看,大多為各朝各代的年號錢,形象逼真,于是上前討教:“多少錢一枚?你賣過遼錢嗎?”“10元一枚,遼錢過去出過,現在無貨。”筆者掏出那枚視若珍寶的“天贊通寶”探詢:“這是你們造的嗎?”小販一瞥說:“是我們那兒造的。”筆者當時心頭一沉,問:“這錢是怎么做的?”“翻鑄,抹藥,然后再埋入地下。”“埋多長時間?”“短的兩三年,長的七八年。”小販的話令我目瞪口呆。“那你們做錢多少年了?”“十幾年了。”聽了小販的回答,筆者如頭潑涼水,有苦難言。 回家后拿仿品與真品對照,還真有破綻可尋。一是仿品綠銹呈粉狀,非真品的硬綠銹;二是字口太淺,字跡不清晰;三是在放大鏡下觀看,發現有少許砂眼,是假幣無疑,小販給上了一課。古玩市場水深詭秘,越是珍品,越多造假,越易上當。萬不可以為自己多高明,其實不如小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