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并非越古價值越高 戰國時代明刀僅100元 |
發布日期:12-03-13 08:39: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
七年開始,錢背以數字紀年,錢文書體也逐漸以宋體為主。總的來講,兩宋錢幣的鑄工考究,徽宗時期尤為突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用于錢文,秀美纖細的書法配以精湛絕倫的鑄工,常使各種贗品相形見絀。宋錢的另一特征就是版別很多,有宣和、政和等數百種版別。南宋的嘉定鐵錢除大小不同外,又有通寶、元寶、重寶、新寶、永寶、真寶、珍寶、正寶、之寶、萬寶等十余種,而背文則以紀地、紀年、紀值的區別,如此現象自歷朝以來,實屬罕見,故宋錢收藏別有情趣。目前市面上普通宋錢無人偽造,而康定、至和重寶背坊、虢、圣宋通寶、靖康通寶、元寶等高檔品種的偽錢較多,凡遇到這類錢幣時需慎重對待,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做偽痕跡,是否與大量的普通北宋錢形制相符合。
此外,還要學習美學、書法、篆刻等各種邊緣知識,這樣才能避免“打眼”。古錢幣市場贗品成災,尤其是一些使存世量少,版別罕見的高檔古錢往往成為制假者的首選,火燒、土沁、作色、控補、鑲嵌等作偽手法,令人防不勝防,贗品一多假作真了真亦假,集幣愛好者應格外小心。 并非越古價值越高 一些初涉古錢幣集藏領域的愛好者,往往以為古錢幣越古越好,越古價值越高,其實古錢幣收藏并非完全是這么一回事。 年代久遠的古錢幣的確較為珍貴。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錢都是越值錢的,年代較近的古錢里也不乏價格十分昂貴的。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年代可謂久遠,然而市場價僅100多元一枚,且品相上乘。2000年前的漢“五銖”、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其價格之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集幣市場里一元即可買上一枚。但同樣年代的古錢,有些售價之高卻同樣令人匪夷所思。戰國時的“三孔布幣”,售價高達6~8萬元一枚,且有價無貨。西漢末年王莽所鑄的“壯泉四十”,也絕不會低于3萬元一枚出手。即使僅100多年前問世的清代錢幣,不少品種也高達上萬元,如“祺祥重寶(1861年鑄)”、太平天國起義時所鑄“天國通寶”等等。 古錢幣價值何以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還在于古錢幣存世量的多寡。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故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的數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為貴”這條原則尤其適用于古錢收藏。戰國時“明刀”雖僅流行于燕國一地,但由于鑄量可觀,至今仍時有出土,且動輒即成百上千枚。“五銖錢”從漢朝中期一直延續至隋朝末年,在長達六百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