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長青路的陳國林,有個綽號叫“老泉迷”。“泉是錢的諧音,又形象地指代流通”,陳國林說,若直接稱呼錢迷,銅臭味太重,所以在錢幣收藏界的朋友,都互稱“泉友”。
陳國林家的錢幣,裝了幾十個抽屜,收藏的是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枚硬幣。“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東西方發行過的硬幣,我這基本都有。”身為福建錢幣理事會、香港錢幣研究會永久會員的陳國林說。
現年70歲的老陳是個牙醫。年輕時行醫,有困難群眾給不起診費,過意不去地說 “家里有古董洋幣,送給陳醫生做個紀念吧!”陳國林無所謂,就收下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至今50個年頭。在他搜集的錢幣中,有西班牙、奧匈帝國、葡萄牙等40多個國家的古銀幣。說起這些古銀幣的搜集,老陳心中可是五味雜陳,“最開心的,要數花了500元淘到了一枚當時價值3000元的銀幣,3000元在當時都可以頂上一個普通家庭兩個月的生活開銷。”而郁悶的則是,曾經因為輕信了他人,花了冤枉錢,買了贗品;甚至有心懷叵測者,登門拜訪,了解值錢的錢幣后,前來盜竊的。
俗話說,甚愛必大費,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陳老翁在搜集古銀幣上已花了上百萬元人民幣。“年輕時,收入還過得去,省吃儉用,把錢省下來購買硬幣。本來生活是小康水平,就因為這個,生活只能算次小康水平了。”
老陳搞收集,不是為了謀取利益,他更看重的是學術價值。通過研究這些流入中國的西方錢幣,從中了解中國古代經貿史。他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被福建省錢幣學會評為一等獎。同時,陳國林花費了10年時間撰寫的 《廈門外來17國金屬硬幣匯考》也將在今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