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所示這枚永通泉貨,為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的貨幣。永通泉貨根據材質可分為銅錢和鐵錢兩種,是品為銅錢;重17.3克,直徑4.11厘米;闊緣,隸書體,兼帶楷意;“永”字上部結構作雙橫狀,形似汞字;“泉、通”二字楷書意味甚濃;在粗制濫造的五代十國錢幣中,永通泉貨的書風端莊,楷隸結合十分典雅。永通泉貨乃折十大錢,以一當十,具有典型的通貨貶值性質,南唐為何會鑄造這樣的大錢?這要從李璟和南唐頻繁用兵說起。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詞賦直追陳后主,與其子李煜并列為南唐著名詞人。961年逝世,時年四十六歲,葬順陵。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收錄《南唐二主詞》中。
保大二年(944)二月,閩國連重遇、朱文進弒殺其君王延羲,朱文進自立為君。這時,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國號殷。王氏兄弟互相征伐,連年用兵,導致閩國大亂,李璟乘閩國內亂派兵攻伐建州、福州等地。保大四年(946)八月,連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戰敗,閩國滅亡。
保大八年(950),南楚君主馬希廣為其弟馬希萼弒殺,馬希萼自立。不久,楚人囚禁馬希萼于衡山,立其弟馬希崇為國君,依附李璟,南楚亦發生內亂。李璟派信州刺史邊鎬攻打南楚,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南楚都城潭州(今長沙),南楚滅亡。
在對閩、楚兩國的戰爭中,好似鷸蚌相爭,李璟得以坐收漁翁之利,稱帝上尊號,李璟開始做起了成就霸業的夢。而夢想才剛剛開始,就被來自北方強大的后周政權輕易擊碎,保大十三年至十五年(955—957)周世宗柴榮二次御駕親征,南唐軍隊卻節節敗退,周軍連克揚、泰、滁、和、壽、濠、泗、楚、光、海等州。交泰元年(958)初,周軍直奔金陵城下,李璟被迫獻出廬、舒、蘄、黃四州,與后周劃長江為界,并下令去掉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開始使用后周年號,時為后周顯德五年(958)。
據《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記載:“璟困于用兵,鐘謨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謨嘗得罪,而大錢廢。韓熙載又鑄鐵錢,以一當二!睋,上世紀末長江蕪湖段屢見出水永通泉貨鐵錢,應正是史書所述韓熙載所鑄的。
雖然李璟在位前期將南唐國土面積擴大,但毫無疑問,頻繁的戰事給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窮兵黷武只會將國家帶入不可逆轉的深淵之中。從史書記載不難看出,永通泉貨銅錢流通時間極為短促,存世十分罕見。“永通”二字取意雖好,但事不遂人愿,不以民為本,何談國之興?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安徽安慶 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