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坤
所謂“下水幣”,是指不法幣商為了獲利,將有折痕或污斑的紙幣使用藥水清洗后,用來冒充新幣的水洗紙幣。這種“下水幣”的外觀得到了改善,幣商因此賣出了更高的價格,但紙幣下過水后掩蓋了缺陷,真實品質也大打折扣,對購買紙幣的收藏者來說是一種欺騙行為。
前些日子,我也淘到一枚罕見的第三套人民幣紙幣,欣喜之余不忘拿給藏友們炫耀一番。藏友老趙對錢幣收藏很有研究,他接過我的紙幣,來回看了看,用手抖了一抖,就堅決地認定:我淘到的是一枚“下水幣”。我當然不服,當即與老趙爭辯起來。結果,老趙亮出了他的絕招“四看一聽”紙幣鑒別法。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句句在理,我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失誤。
老趙的這“四看”是:一看大小,二看水紋,三看包漿,四看刷色。首先,紙幣下水后會變形,風干后其大小尺寸會與原票有所差別,這時如果肉眼看起來不明顯,可以用原票對比或查詢紙幣資料了解其真正規格,再用尺子一量,下水幣就原形畢露了。其二,紙幣經過水洗后,必須經過重力壓平,但無論怎樣壓,紙幣的邊角處還是會留下水紋,這時只要把紙幣側過來看四邊,如果有“W”形波紋邊,那必是“下水幣”無疑。其三,一些“下水幣”由于在水洗過程中破壞了紙幣的包漿,相比全新原票紙幣,票面會顯得光澤稍差,缺少油質的質感,如果票面上再發現有發毛的現象,那就更要十分小心了。其四,經過水洗的紙幣,票面刷色通常要比新幣黯淡,不夠鮮艷,尤其是一些年代相對久遠的紙幣,由于受到當時油墨印刷技術水平的限制,下水后褪色或顏色變淡會更加明顯。
所謂的“一聽”,是指通過聽紙幣的聲音來鑒定下過水與否。全新的紙幣,用手輕彈或抓住一端抖動,都會發出清脆的嘩啦聲,而水洗幣往往聲音沉悶,不夠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