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堂”布幣之謎 |
發布日期:08-07-21 13:36:45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福建甘聯芳
著名的“鐘靈堂”布幣票的額頭頂部繪一條四爪盤龍圖案,龍下盾牌形上部,梯形框橫印“鐘靈堂”三字,中間直書“憑票兌銀伍兩整”,幣值處蓋有“統一天下,天久地上”兩行朱印。兩旁除印有“威字第六號”、“失票不究,□年□月□日”,并加蓋“鐘靈堂”朱印。特別之處是左右下三側有四句環讀詩,可讀為“鐘靈靈光光萬方,一到風云聚會日,龍盤回水氣昂昂,一江五河四海王。”詩中的“王”字、幣值的“伍”字及編號“六”字系用毛筆填寫。票的右邊騎縫處有用毛筆書寫的“祥字第貳××號。”規格225×115毫米,以靛青印于白布之上。此幣系1949年初,上海著名紙幣收藏家吳籌中先生得自外國人之手,后捐獻上海博物館。它之所以聞名,原因不僅是中國現存的一件孤品,向被中外收藏家公認為難得珍品,而且由于其性質難定,內涵撲朔迷離,引起史學工作者和錢幣愛好者的重視和研究,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鐘靈堂”布幣同清代民間流行錢票樣式極為相似,長期被等同于布幣對待。吳籌中、金誠在《天地會鐘靈堂伍兩布幣初探》一文中說它是天地會以貨幣形式發行的憑信。2001年南昌的王寧提出,鐘靈堂布幣為哥老會進行抗清活動而所發的秘密會員證,他考證布幣上的“鐘靈堂”源出“鐘靈毓秀”,意為“天地間靈秀之氣所聚”。它究竟是天地會的會證,還是哥老會的會證,或者是錢票布幣,筆者試述如下。 據《洪門、袍哥及青幫探源》說,天地會原是明末抗清志士組織起來的,它是清代秘密結社之一。相傳創立于清順治18年(1661年),延平郡王鄭成功光復臺灣,在臺灣創立“金臺山”、“明遠堂”、“漢馨香”、“挽瀾水”,與大臣將帥結義為異姓兄弟,部卒也同時宣誓,這是洪門開山立堂之始。洪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為記,并以“洪英”為洪門開山祖師,暗寓“洪武門下,英雄輩出”,鄭成功創立洪門一是大明復興,二是尊王攘清。因此,從開山立堂之始,就被清廷視為大逆不道,一被查出就要“抄家滅族”。洪門難以公開活動,只能秘密招兵買馬,伺機起事。 鄭成功在臺灣開山立堂后,非常重視以沿海各省作為橋梁,達到進攻清廷恢復明朝的目的。他派盟弟蔡德英等五人及其軍師陳永華(陳近南)偷偷潛入清占領區,謹慎地發展滅清復明的“天地會”秘密組織,按《天地會文書》說,“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祖,六拜萬云龍大哥,七拜陳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順。”“萬云龍即影射鄭成功,陳近南即影射陳永華(天地會《西魯敘事》抄本)。另外從這張布幣上環讀的四句詩中,第一句里有“萬”字,第二句里有“云”字,第三句里有“龍”字,第四句里有“王”字,四個字綴起來是“萬云龍王”。天地會對內稱兄弟,老大龍頭稱大哥,對外稱王。后來,天地會發展很快,影響極大,各省紛起秘密結社,先后出現了三點會、三合會、匕首會、雙刀會、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等分支抗清組織。陳近南重點在西南幾省發展,后經顧炎武、王船山二人演變成為漢留,稱哥老(袍哥)。經二、三百年傳布和發展,天地會及其分支逐漸由政治結盟轉向宗族意識來反對、抵制官府和鄉紳的壓迫,他們仰慕關羽的忠膽俠義,取“鐘靈堂”即包含英雄忠膽之意,來激發會員的團結、友愛,這與天地會的宗旨相符合,同時也證實它既是天地會的會員證,也可能是天地會分支的會員證,這些分支均脈出天地會,都拜萬云龍大哥,可稱珍貴的歷史文物。
|
上一篇:洪武通寶牧牛錢鑒定 |
下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