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古代銀錠中間無凸起物 |
發布日期:08-03-15 08:3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林琳 問答說明:本欄目鑒定專家分別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文物總店、廣州市集雅齋。讀者可將藏品圖片發至linlin@gzdaily.com進行咨詢,務必選用高度清晰照片。 文/記者林琳 專家:廣東省錢幣學會草芳老師、杰叔、劍琴老師 說明:本欄目所鑒定作品均基于讀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進一步鑒定需要觀看實物。 讀者:請幫忙鑒定此銀錠(見右圖)的真假及價值。其正面凸起,旁有豎行陽文“光緒元年”四字,重量為235.9克。 專家作答:許多讀者受影視作品的引導,對于古代“銀元寶”有所誤解,以為都是該讀者所發照片中的銀錠的樣子。其實真正的古代銀錠并沒有中間的凸起物,反而是凹陷下去的,主要是為了在存儲銀錠時可以更好疊放——此為該件銀錠的最大破綻;破綻之二是銀錠底部的蜂窩,由于鑄造銀錠過程中將銀水倒入泥模中時,幾千攝氏度的高溫導致模中的水分激烈“榨”出,形成蜂窩,但是該銀錠蜂窩過多,非常反常,是造假者畫蛇添足的做法。 銀錠價值近年大升 銀錠是漢代開始出現的古代貨幣,在漢代流通不廣,至明代時較為盛行,但一直到清代才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常見的是把白銀熔鑄成元寶狀,銀條和碼形的較為少見。銀錠有一定的重量,一般大元寶為五十兩,也有二十兩的元寶。銀錠上一般有鑄造地點、重量,如是繳納國庫的也會在銀錠上有所說明。 在鴉片戰爭后,外國許多成色不足的銀元不斷涌入中國,通過交易方式換取中國成色十足的銀錠,令中國損失巨大。后李鴻章上書請求鑄造銀元,從此才開始了中國的機制幣歷史。 近年來,許多收藏錢幣的收藏者把眼光放到收藏銀錠上,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銅錢、機制幣存世量相對較多(珍稀品除外),而反復的熔鑄令銀錠存世數量甚少;其次銀錠作為中國歷史上主要貨幣的一種,也承載著許多的歷史、文物價值。 拍賣市場上也相應地陸續出現了各個朝代的銀錠拍品,其中清、明銀錠最多。在去年11月中國嘉德的專場拍賣中,幾件銀錠拍品拍出驚人價格,如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類似國家制幣局)五十兩銀錠以156.8萬元成交,明代“內承云庫花銀”二十五兩銀錠拍出56萬元,清代山東“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青城縣匠王”五十兩銀錠也拍出29.12萬元高價。 不妨多研究銀錠史 然而,市場上流通的銀錠有許多贗品,讀者多次來信鑒定的銀錠也少見真品。這些贗品的造假主要有幾種:一是用鉛錫假銀;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三是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后灌入鉛,再封焊洞口;四是用新白銀鑄老銀錠。 鑒定銀錠需要收藏者對銀錠的歷代發展有所了解,起碼不要像普通大眾一樣以為影視作品中的“元寶”就是真的銀錠,還要對不同時代的銀錠的形狀、銘文有所了解。 主要鑒定方法有:1.從銀錠的顏色和蜂窩進行辨認,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老銀錠表面有自然的銀銹和包漿,呈現灰色或灰褐色,蜂窩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黃色的多色彩光;2.銀錠銘文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歷史時期銘文的特點;3.從銀錠造型進行斷代,各省的器形也有所區別;4.檢查銀錠重量與時代標準是否符合;5.敲擊銀錠聽是否有空心聲或破聲音,以鑒別是否包殼銀錠。另外,官鑄銀錠的價值是私鑄銀錠的數倍以上,官鑄銀錠更有收藏價值。 讀者:請老師幫我鑒定這枚金幣(見上圖)是不是真品? 專家作答:從圖片觀察,該金幣應是真的美國金幣,成色為90%左右,面值為10元,重量應為1/2盎司左右。雖然該金幣品相頗佳,但是普通金幣,因此價值僅比金價略高。近年美國曾清理一批普通金幣,即以金價加5%至10%的價格出售。從目前金價看,該枚金幣加上用于鑲嵌的掛墜部分的金價可值數千元。 讀者:請幫我鑒定這枚幣(見下圖)的來頭。 專家作答:該幣是“日本貿易銀”,明治8年和13年存量極少,價值甚高,而其他年份數量較多,價格與銀價相當。不過從圖片看,讀者該枚幣不是真品。 讀者:該銅幣(見上圖)直徑8cm,請問是什么幣,價值高不高? 專家作答:該幣是“日本鉑金一萬圓”,不是流通幣而屬于鎮庫幣,存世稀少,價值甚高。但讀者該幣并非真品,從圖片判斷應是鋁銅合金,在市場中隨處可見。據悉“日本鉑金一萬圓”有可能是孤品,市場上流通的可能性極小。 讀者:請問這個上面有“圣寶”字眼的幣(見上圖)是不是真品?是太平天國的流通幣嗎? 專家作答:該幣為太平天國的花錢,但是應為贗品。該幣是珍稀之品,價值頗高,部分藏于湖南省博物館。其中大幣直徑可達30cm,發現于洞庭湖底;而小幣直徑只有7.1cm左右。 |
上一篇:我國稀世珍寶宋代金幣發現始末 |
下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