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銀錠的鑒別 |
發布日期:06-09-28 09:5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于《廣東錢幣》雜志2006年第2期,如需轉載,請務必署名,注明來源于《廣東錢幣》雜志2006年第2期,摘自“中國集幣在線”及 www.ccbczpx.com 的字樣! 一、 看銀錠的顏色。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這種銀銹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 二、 看銀錠銘文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鏨刻銘文是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用簽字畫押的方法,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如今卻成了我們今天鑒別真假銀錠的重要依據。 三、 看銀錠造形 我國銀錠的種類繁多,器形各異,是我國貨幣文化、貨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銀錠的器形為餅狀,唐代一般是長方形條狀,宋代銀錠的器形以鋌為主,與唐銀相比形態變寬、變厚,正面四角微翹,呈砝碼形,兩頭兩個圓弧成束腰形,元代銀錠多無銘文,周緣翹起,中間內凹,明代銀錠長度變短,厚度增加,兩端的弧形消失,周緣增高,特別是兩端更加突出,形成一個雙翅;清代到民國銀錠器形繁雜,大體可分為元寶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 四、 看銀錠的重量和聽其聲音 銀錠的鑄造重量在清代前無統一規定,但銀兩代表的重量卻不同,如唐代一兩42克,宋為39克、元為36.6克,明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間,清代和民國銀錠在重量上基本統一為五兩、十兩和五十兩三種銀錠,五兩以下為碎銀。聽銀錠的聲音主要是防包殼假錠,對有疑問的銀錠,拿另一個銀錠敲其錠,若有空心聲或破聲應是包殼銀錠。 五、 看銀錠成型情況 銀錠的底部和側面蜂窩狀大小、多少、深淺是鑒別真假銀錠的又一重要依據。凡蜂窩較深、較密、洞內圓潤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澤者必是真銀錠。蜂窩狀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淺不一,人為制造的蜂窩狀正好相反。 |
上一篇:崇寧通寶的辨偽(圖) |
下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