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類同名古錢的辨識 |
發布日期:06-11-18 09:1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戴志強 日期:2006-11-18 一、錢幣的文物價值 在收藏界,錢幣收藏的人數之多,僅次于郵票,收藏者幾乎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普通老百姓,包括一般的工薪階層,甚至農民;戰士、學生都有收藏錢幣的,百萬富翁、億萬富翁,著名的收藏大家也有收藏錢幣的。解放前江浙豪富南潯的張家,一門出了兩位收藏大家,一位是張珩先生,書畫收藏大家;一位是張叔馴先生,錢幣收藏大家。 錢幣,既包括古錢,也包括近現代的機制金、銀、銅、鎳幣;既包括古鈔,也包括近現代的各種紙幣及其他信用貨幣。有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曾在某個歷史時期充當過流通貨幣的普通錢幣,它們的文物價值不高,卻有一定的歷史地位,所以初涉足者,不需要用多少財力,便可以收集到歷朝歷代的普通錢幣。但在錢幣中,也不乏有珍稀之品,有價值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珍品、名品,也有踏破鐵鞋不可尋覓的孤品。正因為錢幣具有這樣的特征,所以它可以滿足來自不同階層,不同需求的收藏者。 錢幣應該是我國目前遺存數量最多的一種文物,不僅國家和各地的博物館有大量收藏,民間也有大量收藏,隨著我國各地基本建設工程的開展,還經常會有古錢幣的窖藏發現,在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中,錢幣的數量大約占藏品總數的一半以上(藏品總數約38萬件,錢幣有20多萬件),在藏品中,屬于一級品文物的錢幣,數量也十分可觀,約有760多件。而散藏在社會,在私人的藏品中也不乏有錢幣的珍品,甚至是孤品。 二、錢幣的鑒定 對錢幣作鑒定,是一個大題目,不是一篇短文可以交代的,一般認為錢幣鑒定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真偽的鑒別,進而確定其鑄行的時代、流通的區域及其性質、用途。是正用品,還是非正用品;是官鑄、還是私鑄;是樣錢、母錢、還是紀念幣、壓勝錢,如此等等。另一方面則是文物價值的判定,也就是要確定其是屬于常見的普通文物,還是別品、名品、稀世珍品;它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又作如何定位。本文主要側重于對后者的討論,側重于對同類、同名,而又有著版式差別的古錢進行討論。 1985年,國家文物局曾經下發過允許出口的350種古錢幣的圖樣,([85]文物字第499號《關于對北京文物商店試點外銷古錢幣進行鑒定并鈐蓋火漆標識的通知》),所列圖樣自然都是普通品,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國家文物局允許出口的350種錢幣,只是以圖樣所列者為限,決不等于說,凡是圖樣上所涉及的錢名的錢都在放行之列。譬如“開元通寶”錢,圖樣所列者是普通“開元通寶”錢,同樣是“開元通寶”的錢名,有“開元通寶”背云紋、背雀紋者;有右挑“開元通寶”錢,即“元”字第二筆右側上挑者;有雙挑“開元通寶”錢,即“元”字第二筆兩側均上挑者;還有不挑“開元通寶”錢,即“元”字第二筆兩側均不上挑者;還有當十“開元通寶”大錢(圖1),如此等等,均非普通“開元通寶”錢,當然不在允許出口者之列。所以古錢和其他文物的鑒定,如果說有所不同的話,那么,同類同名的古錢,因為版式的細微差別,便會決定它們的文物價值完全不同。 這里所謂的同類古錢幣,是指形體制作大致相仿,但錢文不同的同一類錢幣。因為錢文不同,它們的文物價值也就不同,這種情況在先秦貨幣中有,在后來的各類錢幣中也有。譬如,同是平肩弧足的空首布,器形大小基本一致,但單字者常見,有記數的、記地名的,也有記名物的;兩字、多字者少見如“弗阝钅斤”、“少曲市南”、“少曲市西”等等(圖2)。多字者文物定級應屬一級,單字者文物定級一般在二級或三級。因為單字者,錢文不同,稀有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文物定級也有區別。布幣如此,刀幣亦如此,燕刀、齊刀,還是趙刀無一例外。當然,除了錢文之外,器形和制作的細微變化,也絕不可以忽視,因為這些變化意味著它們的鑄期鑄地或許會有不同,也會關系到文物價值的變化。以前我們知道直刀是戰國趙的鑄幣,后來隨著中山刀的發現,我們認識到,中山國鑄的刀幣也是直刀的器形,但趙刀的刀柄部分一般是兩根筋的,如“邯鄲”刀。中山刀的刀柄部分是一根筋的,如“城白”刀(圖3)。同是戰國燕的“”刀、有刀脊呈弧形的,有刀脊呈磬形的,前者應是早期“”刀,后者則是晚期“”刀(圖4)。另外,錢文的位置也會影響到文物價值的變化,譬如,戰國圜錢中的“共”字幣,“垣”字幣,一般錢文在穿右,偶然也會發現錢文在穿左的,錢幣界稱之謂“傳形”,普通“垣”字幣屬于一般文物,精美的最多是三級文物,“傳形”者,品相好的便可歸入二級文物;“共”字幣,普通版應屬三級文物,“傳形”者當然也要歸入二級文物(圖5),這種情況在后來的“半兩”、“五銖”、“大泉五十”(圖6)等方孔圓錢中也有存在。不僅有“傳形”的,還有旋讀的、反書的。但對這一類別品錢的真偽問題要特別小心,作偽者往往采取“剔”、“補”的手段,挪換錢文的位置來造假,所以要有所提防。 |
上一篇:含銀古幣淺析 |
下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