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通寶的鑒定方法 |
發布日期:08-10-20 19:37:01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雍正通寶鑄于清世宗雍正年間(1723一1735年)。錢徑一般約2.6~2.8厘米,重3.6~5.4克。雍正通寶錢按順治四式滿文錢造,錢面文字"雍正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穿孔左邊是滿文"寶"字,穿孔右邊是計局的滿文,其局共計有20字(除戶、工二部外,均為省局名,州、府局已廢);泉、源、鞏、河、蘇、廣、昌、浙、陜、桂、福、云、南、臺,武、黔、川、晉、濟、安。雍正錢形態工整,規格統一,在清代錢幣中居于少而精的地位,由此可知雍正錢法嚴謹。現今流傳于世上的還有貴州黔局大樣錢一種,形制類折二錢,很少見。 乾隆通寶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后有22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制法。新疆地區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際克蘇、葉爾羌、喀什葛爾等局,因用自產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晉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數種,至為珍貴。 |
上一篇:破解吳越錢幣之謎 |
下一篇:古錢的銅色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