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朝錢幣的特征如何?(轉帖) |
發布日期:08-10-20 19:33:14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西漢末年,各種社會矛盾、階級矛盾都激化了,西漢皇帝完全陷在絕望的困境中。這時候,上層毫強地主的代表王莽,取漢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從漢成帝起,王家就有九個人封侯,連王莽在內有五個人做了大司馬,朝廷大權幾乎全部歸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為王家任用的人。
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馬后大封親信,這些舉動得到劉、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礎后王莽便廢劉氏皇朝,建立起國號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在貨幣問題上實際托古改制,大的幣制變動有四次,錢幣就有六種二十八品,這就是寶貨制,這在世界幣制史上是一種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貨幣制度混亂。這種空前絕后的幣制,仍是以銅幣為主,而且是以最低單位小泉為主幣,其余多是虛幣性質。 居攝二年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又鑄造契刀、錯刀、與五銖錢并行。第二次改動幣制在始建國元年,罷錯刀、契刀和五銖錢,專用大小錢。大錢值五十,另鑄小泉直一。第三次幣制改動在始建國二年,行寶貨制。寶貨制的內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銀銅龜貝;六名即錢貨六品,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王莽的寶貨制最后完全失敗了。老百姓對于這種光怪陸離的制度,流通時必定頭昏眼花,布幣十種一級只相差一銖重,很難辨別,到于龜貝之類的貨幣就必須隨時測量。引起諸多麻煩,所以民間拒用寶貨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廢龜貝布屬,復行大小錢。第四次改制,廢大小泉,改用貨布、貨泉兩種。大錢五十行久,令民獨行大錢,與新貨泉俱枚直一,并行近六年。 王莽的幣制雖然失敗,而且只行于一個很短的時期,但錢幣藝術卻達到了歷代錢幣的一個高峰。 莽錢錯刀、契刀,其環如大錢,身形如刀,是青銅鑄的。錯刀的黃金劃環部“一刀”二字,又稱金錯刀。刀身模鑄陽文“平五千”三字。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錢。解放后在陜西臨潼一帶發現過“一刀平五千”數枚,現在一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幣5000元左右。契刀通長二寸二分(漢尺),實測7.3厘米。錯刀重大約20至40克,契刀重約16.4克。 另外還有泉貨六品、布貨十品、十布籌碼貨泉與貨布。 王莽的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黃干”外,其余的十三種價值都大,“中布六百”和“壯布七百”價達人民幣2000元至4000元不等,而“壯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幣1.5萬元。 莽錢雖然版別多,但鑄造工藝講究,大體上錢文都是以懸針篆為主,制作 |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錢幣有何特征?(轉帖) |
下一篇:古錢幣書法軼聞 (轉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