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珍品稀少,因而身價就愈發顯得高貴,于是仿制品紛紛出籠,令不少收藏者上當受騙。所以掌握鑒別古錢珍品真偽的基本功,是深入集幣的必由之路。
較為常用的辨偽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沸水燒煮法。古錢上往往附著紅綠銹,真錢的銹附著力比較強,所以凡是遇到銹色可疑的珍品,可以把它們放入水中燒煮30分鐘左右,經燒煮后,銹脫離的是偽品,真品的銹不易脫離。
二、縫衣鋼針測試法。古錢的真銹不僅附著力強而且比較堅硬,把縫衣針尖頭向下豎直下壓,放手后,鋼針會倒下去。如果是偽品,由于銹中摻入粘和劑之類的東西,具有輕微彈性,鋼針不易倒下。
三、辨聲法。古錢幣距今年代越久,聲音越是沉悶,年代越近,聲音越清脆。
四、觀察銅色法。一般古錢的材質有紅銅、青銅、黃銅之分。明代以前沒有黃銅幣,一旦發現,均可視為后鑄品或偽品。明代以前的錢幣大都由青銅鑄成,青銅錢幣容易斷裂,黃銅錢幣則不易斷裂。
五、比較版別法。中國古錢由手工鑄造,即使用來鑄錢的母錢也是手工雕刻而成,所以各枚錢幣之間多少會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一批珍品,它們的版別一模一樣,甚至局部的缺陷也分毫不差,就要懷疑有作偽的可能。
上述是五種最常用的古錢珍品辨偽方法。近年市場上發現不少制作手段十分“高明”的偽品,例如,用兩枚真錢,移花接木拼合成一種珍貴古錢;用現代微型磨床和微型銑床加工一枚真的普通品,使其變成另一種珍品……這些比較難鑒別,需要集藏者時時保持高度警惕,多接觸錢幣實物,不斷積累鑒別古錢的實踐經驗,以免在集藏中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