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袁大頭莫當冤大頭 送鑒銀元三分之二是贗品 |
發布日期:11-03-18 16:53: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星辰在線 作者:李素平 |
白銀價格飆漲引發老版銀元“袁大頭”火速升值 市民送往省收藏協會鑒定的銀元多為贗品,收藏專家提醒防“李鬼” 貴金屬在近段時間火得不行。前幾日本報刊發的《白銀一哥姓“貴”但親民》稿件提到,低門檻的白銀T+D延期交易被不少工薪階層當成投資“福音”。但眼下,收藏市場里跟銀子沾邊的都火了起來,其中老版銀元“袁大頭”首當其沖。 1 年初至今銀元普漲20% “袁大頭”也即人們常說的光洋。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手中或許會有幾枚留著壓箱底,收藏界一些愛好者也不事聲張地收在手上,跟其他品種相比市場交易并不算活躍。 家住長沙縣某鄉鎮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二十多年前,他和幾個姊妹各自從長輩手里分得幾塊銀元,一直壓在箱底沒有動,最近卻接到莫名的電話咨詢,問他手中的銀元愿不愿意出手,開價500元/塊被他婉拒了。更多來自市場的消息顯示,銀元漲價是買的人多了。記者獲悉,今年春節過后,白銀價格大幅上漲。年初至今,普通版“袁大頭”銀元升值幅度達20%以上,甚至高達50%。舉例來說,年初單枚價格在400元上下,而今漲至600元,好品相的版本甚至高達700元。 2 多因素促使“袁大頭”升值 實際上,幾乎與郵市行情同步,白銀商品價格上漲也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在國際銀價飆升的情況下,白銀商品出現價格上漲并不意外,這一輪“袁大頭”升值備受藏界和一些市民關注。 據省收藏協會副會長、錢幣鑒定專家盧伯雄分析,老版銀元畢竟是純銀,不僅有貴金屬的屬性,還有收藏品的屬性;加之銀元、錢幣和郵票等品種曾經是生活必需品,收藏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面對通脹,普通市民的投資途徑相對狹窄,房產新政將炒房資金擠壓出市場,炒房者也急于給資金尋找出路;最大的外部影響因素是國際銀價突破31年來的歷史高位,帶動了銀元價格水漲船高。而這些都是“袁大頭”漲價的動力。 3 送來鑒定的銀元2/3是贗品 盡管如此,盧伯雄卻并不建議人們貿然涉足這塊領地,理由是“贗品太多,仿品泛濫”。據他介紹,前不久一位市民將隨身攜帶的18枚“袁大頭”拿到他眼前請求鑒定,稱花4000多元從別人手中收來的,但經鑒定,發現全部是假的。 “這種事情發生得太多了。協會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舉行藏品鑒定,印象里市民送來鑒定的銀元里僅有1/3是真品,余下的多是贗品。”盧伯雄告訴記者,假的銀元多為以下三種情況:新仿品,近期用真銀做出的假幣;老仿品,銀元發行時用真銀造出的假幣;純假貨,以鉛當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