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象花錢皇家范)
因為宮廷檔案或者其他有關文獻資料有限,清代以前的民俗花錢是否有宮錢,目前在學界還難以定論。不過,當前可認定的最早的宮錢是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的一套酒令錢。竇綰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這套錢應是她生前飲酒行令所用,死后隨其下葬了。
近來,筆者在某藏家處見到一枚遼代手雕鎏金占天圖花錢(如圖),此錢形制非常規整,無絲毫鑄造痕跡,應為整體雕制。正面線條圖案有明顯的切削感,尤其是星象表面呈球面效果,可見其工藝之細精。錢體表面處理得極為光滑,加上通體鎏金,氣韻天成,卓然皇家風范。另一個特殊之處是錢幣外郭呈直邊,這與絕大多數遼代行用錢、民俗錢的魚脊邊都不同。
正面觀此錢,穿上為星象;穿右為一人側身著袍服,頭戴璞頭,手執笏;穿下乃山石草木;穿左似一桌案,上置香爐。總體布局疏密有致,繁而不亂。山石寥寥數刀,陰陽向背,利落分明;人物以圓雕手法突出面部,似能看出表情,表現手法極高。
占星風俗是古代根據星象推測吉兇,進而發展為對某一星宿進行崇拜和祭祀的風俗,通過占星、云氣、風向等方法來預測來年豐欠甚至國家興衰。這種風俗不但流行于民間,也同樣為皇家貴族所普遍采用。漢代張衡曾在《靈憲》中說道:“日月遠行,歷示吉兇”。
據考證,民俗錢上的星象紋飾最早大量出現在漢代的五銖和大泉五十花錢上面,之后一直延續下來,到了遼宋時代又一次在民俗錢上大量呈現。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就曾引用了《古泉匯》里面的幾枚宋代民俗錢,這幾枚錢幣上面均有星座圖案。李約瑟博士考證這些星座“有些表示出羅盤方位角,……另一些則代表星座的神靈”,故而推測這些民俗錢“用于占卜,是星占用具”。
此外,這枚手雕鎏金占天圖花錢還有一處耐人尋味的地方——人物的服飾。遼人為何與漢人同樣著袍執笏?原來遼官制實行雙軌體制,漢官依漢制,其官服為漢服制度。按《遼史》卷五六《儀衛志二·國服》記載:“漢官五品以上璞頭、紫袍、牙笏、金玉帶,六品以下璞頭、緋衣、木笏”。又按《遼史》卷五三《禮志六·嘉儀下》所載,皇后生辰儀、宰相中謝儀、拜表儀、正旦朝賀儀等,執事者皆有笏,出笏之制。可見遼制不僅漢官執笏,而且執笏制度已成為國家禮制的重要部分了。
綜上所述,這枚手雕鎏金占天圖宮錢無論從品相、地位、內涵到其制作工藝都無可挑剔,稱之為民俗錢幣中的珍品應不為過。(蘭惠)
來源: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