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喜字麒麟異形掛花錢
(原標題:囍麒麟異形掛花錢)
這是一枚清代黃銅異形掛花錢,高約48毫米;花錢正面雕刻文字:囍,字體規整、清秀,背面雕刻一麒麟,形態威嚴,栩栩如生。
異形掛花錢是指整體形狀非圓形的花錢,主要包括各類掛牌、掛錢、花邊和不規則圖形的錢幣等。掛牌是指錢體上下有孔或有掛環,錢體中間無穿的花錢。掛牌最早出現于漢代,從出土的實物來看,早期掛牌有著自己的特殊用途,并不是專用于佩戴之用的。宋元以前的掛牌,尺寸相對較小,題材也主要以宗教類為主;到明清以前,掛牌的總數量都不太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明清以后,民風民俗在掛牌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掛牌總體鑄造數量很大,題材多種多樣,再加上設計者自己個人的理解和創造,掛牌的總體圖案和紋飾看起來更加精美,這也更加顯現了掛牌最初的佩戴功能。
麒麟作為吉祥的瑞仁之獸,在古代裝飾紋樣中常見應用。“麒麟送子”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源遠流長。贊人家孩子美名曰“麒麟兒”、“麟子”。漢代漢武帝將麒麟與才賢之士連在一起,使麒麟象征有賢才的子孫。麒麟也成為能贈子嗣的送子神靈。古代石雕、泥塑、年畫、服飾、刺繡等方面,都有麒麟的形象紋圖,作為祥瑞的象征廣泛流傳。
花錢,花外有錢,花錢交織,別具一格,各種圖案,意趣盎然,精妙非凡,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當時社會活動的場景。花錢在錢幣史中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值得我們對它作進一步的探究。
此掛牌除了文字、書法、圖畫比較精美,更為有意思的是圖面中還滲透著悠久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江蘇 尹釗 孫文靜 張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