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種母錢”是我們了解古代錢幣鑄造工藝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唐宋五代遼金夏部分種母錢示例
50年前的呼倫貝爾盟,有個三河軍馬場;軍馬場當然是為了繁育優(yōu)良馬匹的。種馬場就像皇宮。皇宮除了皇帝,就是數(shù)不清的妃子、宮女。馬場里的公馬,一般是被騸掉的,叫騸馬;就像宦官,割去了生殖器。馬場只有三五匹種公馬、高大威武,馬場里所有的母馬都是它們幾個的性伴侶。知識青年下鄉(xiāng)的時候,有些男知青很羨慕的說,這種馬真是皇帝。
玩錢的扯到了種馬,是因為他們真的很有一比。今天專題討論種母錢問題。
日本人是向中國人學(xué)習(xí)鑄造錢幣的。日本人造錢比中國認真,例如人家為了防偽,就造出了很多橢圓形的錢幣。日本人研究中國古代錢幣也比中國人深入。宋朝錢幣數(shù)量最大,鑄造很精。宋朝的對子錢是日本人研究出來的,還編出了一本《符合泉志》。其實,南唐就開始鑄造對子錢了,不同書法的文字,都造一樣的錢幣,不就是對子錢嗎。日本人研究古錢鑄造工藝也是很明白的。人家提出了一個《種母》概念,弄的中國人不明底里。還有,中國的古書里都說了,鑄錢要先鑄造錫母,咱們現(xiàn)在也沒搞明白。楞把錫母當白銅。錢幣研究沒搞明白種母、錫母的問題,空談鑄造工藝,那不是猜想嗎?
看來,學(xué)習(xí)要“帶著問題學(xué),活學(xué)活用”特別重要。我傻瓜一樣的買錢幣,把錫母和種母當假錢買到了手里。手里有錢了,說話就有了根據(jù)。現(xiàn)在,我開始拋磚引玉,我相信,中國的廣大錢幣收藏家有大量的種母錢,分散在很多人手里。
一枚樣錢,要生育幾十萬上百萬枚錢幣,但是首先要刻制一枚雕母。雕母為什么要有拔模斜度?廢話,為了方便拔模。雕母很薄,還是不方便拔模。那么,雕母的任務(wù)是,制作若干枚很厚的制模母錢,帶著雕母的拔模斜度的基因。雕母制作的是一枚或十幾枚制范母錢。這就是日本人稱之為“種母”的錢幣。種母再制作出上千枚母錢幣,而后由母錢翻制出百萬枚錢幣。
我先把我的歷代 種母錢 簡單展示一下,大家形成初步印象。
一、唐代及五代的種母錢。

錫母,五行大布






















1、千秋萬歲 錫制 種母錢



2、大遼天慶銅質(zhì) 種母



3、契丹文 壽福永昌 錫制小平 種母錢



三、金國 種母錢




2、泰和重寶折二 銅質(zhì) 種母



3、泰和通寶折二 銅質(zhì) 種母錢



4、貞祐通寶 錫制種母錢



五、西夏 種母錢 系列












每一種古代錢幣的面世,都是一個研究題目的產(chǎn)生。他們帶著問題出土,認識和了解他們,是我們收藏錢幣的歷史使命。
我們每一個人認識問題角度不同,深淺不同。我們既要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也要借助當代同行的經(jīng)驗,我們認識可能偏頗,但是,大家在討論中可以形成共識。不能固執(zhí)的信守個人的判斷,要會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正確的認識產(chǎn)生于討論和爭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