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藏友王世勇深知我一直收藏古錢幣,去年他給我送來一份關于元代蒙哥可汗時期人工打制的西寧通寶銀幣實物圖片和文字資料,讓我看了很驚奇,現在拿出來供大家欣賞。”近日崔藝民老先生拿著這件“寶貝”資料走進了《社區周報》曬寶欄目,供大家鑒賞。
崔老先生說,他數十年來一直收藏中國歷代古錢幣,至今已收藏了數千枚之多,其中有真有假,也不乏有人為臆造的“奇品”,即使目睹過眾多的贗品也從未聽說有西寧通寶這種銀幣。而藏友王世勇提供的這份資料中卻明確有實物存在,不能不令人信服。這份資料表述西寧通寶類似西藏手工打制的片狀形銀幣,推測它可能是在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占領西寧后,設立宣慰司時應急打制的一種用于商貿流通的貨幣。據《中國錢幣》雜志2014年第一期中刊文介紹,2007年甘肅隴西某建筑工地曾經挖掘出一個窖藏的破損陶罐,內裝有大量的金銀器件和少量的銀質錢幣,其中就有兩枚銀幣正面刻有蒙哥可汗徽記的回鶻蒙文,背面刻有漢文“西寧通寶”,錢幣輕薄如紙,紋飾和錢文模糊粗糙,品相極差。該幣重2.55克,直徑21毫米,文章作者認為幣文中的西寧并非國號、年號,而是用地名“西寧”發行的一種流通貨幣,用地名作貨幣名稱實屬罕見,乃為歷史之首創,堪稱空前絕后。
如果此錢幣真實存在的話,可以表明西寧早在元代就有鑄幣的歷史,又為中國貨幣發展史填補了一項空白,其意義深遠,可惜此錢幣的實物已經不在出土地了,而是流失到國外去了。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