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長了有害銹對于一個愛好錢幣的人來說就像是吃飯時看見蒼蠅一樣惡心,我們平時見到的銹是堿式碳酸銅,而有害銹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氯化銅等其他氯化物,它是一種粉末狀的綠色有害物質,長時間不清理它會腐蝕整個錢幣,并且小部分輕輕一扣就是一個坑。
所以說當你遇到一枚非常喜愛舍不得放棄的錢幣,但是它得了錢幣中的癌癥——有害銹該怎么辦呢?要是平常一般的錢幣就隨意吧,但也要注意一點,這種銹傳染,長時間和沒毛病的放在一起也會傳染上這種銹。有了這種錢幣以后一定要隔離開。
下面分享一下去除的方法:
1、把洗衣粉倒到容器中,加入溫水,把錢幣放入其中30分鐘左右,拿牙刷輕輕刷,溫水堿的活性大,使里面的害銹成分不再發(fā)生反應,起到穩(wěn)固作用。
2、刷過之后涂上薄薄的一層甘油,表面有光即可,涂好之后在干燥的地方放半月,勤看著點,甘油干了之后再涂一次,別超過3次就可以。
3、甘油干了之后再涂上一層縫紉機保養(yǎng)油,這樣就不會在腐蝕了,但還是要單獨隔離開來
4、這里需注意的一點是不提倡用酸性液體去處理,這樣會使本身發(fā)紅或者變得更酥。
有幾個品種是非常容易得這種銹的,比如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北朝的常平五銖,金大定,唐白銅開元等等,金屬成分比中含錫高的容易與氯化物發(fā)生反應。
大家可以看看這幾種有害銹:
來源:小易說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