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國古代錢幣鑄造最輝煌的年代。但是,有兩個歷史階段的錢幣發行是十分奇怪的。第一怪,北宋開國,宋太祖趙匡胤三個年號,書譜無載,沒有鑄造錢幣。第二怪,就是北宋末年宋徽宗剛繼位,弄出了“建中靖國”這個年號。竟然鑄造了三種錢幣。 建國通寶僅有 篆書, 楷書 小平對錢各一,有人認為此錢太過離奇,懷疑是 建炎通寶改刻而成。但據考證,建國通寶是取建中靖國年號的首尾二字組合而成鑄造的貨幣,因為 趙佶的建中靖國年號中的“建中”二字與唐代某年號重復,所以“建國通寶”剛剛鑄成就馬上廢止。史料記載這期間還鑄有篆書體“靖國通寶”與楷書體“靖國元寶”小平錢,但一直很少見到。而后改鑄非年號的“ 圣宋通寶”、“ 圣宋元寶”。因此建國通寶極為珍稀,專家說存世量不超過10枚,無法估價,泉界稱建國通寶為 北宋第一珍。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逝,向太后立趙佶為帝。趙佶(1082年11月10日—1135年6月5日),即宋徽宗(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個月)。1101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即位之初他是想做一番事業的,第二個年號,就是“崇寧”,崇寧的意思是支持改革 繼續堅持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在“熙寧”年間的變法。
一、建國通寶到底有多少?
我們常常看到泉家常常說,某年號只使用了半年或幾個月,所以某錢停鑄了,存世極少。還有的常常說,某錢是“試鑄錢”,數量就極少,云云。事實證明,古代錢幣的鑄造數量并不決定遺存數量。網上見到的建國通寶不太多,也不少,甚至真書、篆書大花錢都已經出現。篆書小平錢數量最多。
這是篆書小平錢、折二母錢、折三母錢。
東北坑出土錢幣就是這樣,不同土壤環境,不同降雨量地區,不同的窖藏或罐藏,錢幣銹色不一樣。總的說,腐蝕輕微,保存完好。
二、靖國元通寶既然開鑄了,為什么至今很少見到?
建國通寶和靖國通寶都是未確定的年號錢。鑄造時間短,數量不大肯定是一個重要原因。我陸續收集到靖國元寶和通寶錢數枚,都是和遼錢、金國錢幣摻和在一起。見到這樣的小平錢真的是喜出望外。
三、圣宋元寶和圣宋通寶種類繁多,珍品迭出。
書畫專業的宋徽宗。鑄造圣宋通寶和圣宋元寶。歌頌大宋,倒也情有可原。
明天我拍幾張照片大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