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古幣鑒定觀

        新浪收藏 17-12-27 15:15:45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古幣翻砂鑄造簡圖1

          這兩圖是古幣翻砂鑄造示意圖。歷史記載這種鑄造方法從隋唐開始發明的,但從存世的實物來看,永通萬國就有用翻砂法鑄幣的,所以應該最晚在南北朝就有翻砂鑄造法。這種只是簡圖,古代鑄造時會在上面放許多母錢,鑄造后拿下來是一個錢樹,逐個幣取下,然后打磨。想具體了解請看《天工開物》鑄幣篇原文。

          這就是簡易的疊范。這種鑄幣歷史記載從春秋戰國就開始有,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翻砂鑄造和疊范鑄造到清朝末年被機器鑄造所取代。所以清末之前的古幣都是疊范或者翻砂鑄造出來的。

          這是銅范,是用來翻鑄泥范的,然后用泥范鑄幣!還有一種銅范是直接用來鑄幣的!

          這就是古代疊范幣特征,有的字筆畫之間有粘連。這個圖是錢幣的正面。

          這是天成元寶的錢背兒圖。這種是疊范幣的典型特征:后穿發扁,一般疊范鑄造時陰范在下,銅液流入錢范流淌的結果造成了后穿發扁。可以看手中的錢幣,疊范幣與翻砂幣特征不同。

          這是翻砂幣真品特征!可以看圖,文字、穿口等與母錢比較都沒有變化!但古代翻砂與現代翻砂造假不同,古代用雕母翻鑄鑄母,用鑄母翻鑄行用錢。明代有直接用雕母翻砂鑄行用錢的。現代無母錢,只能用普通大錢來翻砂。所以古代翻沙幣同種同版雕母最大,其次是鑄母,最小的是行用品。這一點非常重要,是鑒定翻砂幣的要點!(想具體了解古代翻砂鑄幣可以看《天工開物》鑄幣原文,還會有收獲,也可)

          翻砂幣真品背面特征。這個幣直徑與真品是一致的,證明是用母錢翻砂的。

          這個圖告訴大家現代造古幣是如何翻砂造假的!無母錢只用普通品當母,或者用鑄造過的修理后當母錢。

          現代造假幣圖!古代用母錢翻,母錢比普通錢稍大!現代無母只能用普通錢翻砂,所以現代造出的假幣會稍小。這個圖說直徑無變化是錯誤的!因為原幣已經是打磨過的了,后彷的這個沒有打磨時與原幣大小一致,打磨后還是小了一圈。通過這個圖應該知道鑒定翻砂幣的要點了吧,就是用量直徑的方法。現代無母錢用普通的行用錢翻砂,造出的假幣會比真品小一圈(1毫米多)。如果造假時人為擴了沙范,造出的假幣會與真品直徑一致或者稍大,但擴了范后鑄出的幣邊緣的寬度也增大了。量直徑的方法在看具體實物時要注意是不是古代的鑄母。

          這是古幣真品。

          看這個圖,與上圖的幣都是真品,但這個銹蝕不重或者說無銹。所以說銹的厚薄不是鑒定真假的唯一標準,是與錢幣入土與否或者入土的地理環境有關,干燥的環境埋的銹不就好。

          這個同上面的字的風格一比就會知道,這是現代仿品,是雕母后翻砂鑄出的。

          這是彷品的背兒圖。

          這四個圖文字與真品一致,各方面看都是真品特征,但細看錢幣的邊緣有機器痕,是現代仿品。這種幣應該特別注意。

          2

          3

          4

          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豁然開朗

          抓住今人文字和鑄造的弱點,正確鑒定古錢幣

          個人感覺古幣最難仿的部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文字、二是鑄造。首先從文字來說,眾所周知,古人是用毛筆來寫字的,毛筆同現代使用的鋼筆、圓珠筆等硬筆不同,毛筆屬于軟筆,對于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來說,毛筆使用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想成為一個中級的軟筆書法人才,沒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很難達到的。從建國后,我們都提倡使用硬筆,民眾在軟筆書寫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古人使用毛筆是日常的書寫工具,尤其是在文學領域書寫水平的高低也是體現一個人文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古人特別注重書法能力。許多古幣上的文字都是古代書法大家的作品。如大觀通寶,是宋代皇帝宋徽宗的作品;泰和通寶楷書是金國皇帝金章宗的寫的;泰和重寶篆書是金國大書法家黨懷英的作品;咸風錢的書法一個是大書畫家戴熙所書,另一種版也是出自名家之手。另外,有的古幣上的文字雖然沒有具體記載出自哪一個名家的手筆,但如果是一個懂得書法的人來看,絕大多數古幣的文字都是成熟的書法,都是自成一格、自成一家的。更深刻的說,即使古錢幣的上的文字不是名家之作,現代人想模仿古人的文字也是非常困難的,原因是每個人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點,書寫古幣文字的人早已經不存在了,古幣的文字已經成為永久的歷史,現代人想去模仿得一模一樣是根本做不到的。基于此,個人感覺從文字的書法風格來鑒別(同種不同版的文字鑒別要看整體風格是否一致,不是看具體筆畫有沒有出入。如大觀通寶折十,有多版,對于宋徽宗的書風,一版比照另一版就不能看哪一畫有長短來鑒別,要看是不是徽宗所書),是一個有效的捷徑。

          其次,從鑄造來方面來看,古代錢幣鑄造同現代仿品鑄造不能同日而語。先秦就出現了廣義的疊范,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翻砂鑄造歷史上記載說是從隋唐開始就有,但本人從一些留存的古錢幣鑄造特征來看,從南北朝時期就有翻砂鑄造,也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最后被機器鑄造所取代。古代疊范的工藝復雜,不是現代工匠水平所能達到的。先秦的布幣,有的需要在石頭上刻出母范,然后進行鑄造。后來發展到用泥范翻鑄出銅范,再用銅范翻鑄出泥范,然后用銅范鑄造出錢幣,或者把泥范再烘干等再加工,再進行鑄幣。制范需要能書法者、能雕刻者、能鑄造者,所以古代的錢范工序復雜,工藝精湛,需要多種人才和專業的工匠才能完成,不是現代的造假者能單獨完成的。因此,古代的疊范幣(疊范幣與翻砂幣特征不同)從鑄造神韻來看,不是現代仿品所能達到的。

          再次,從古代翻砂鑄造與現代仿品翻砂鑄造來看,有以下不同。古人用雕母翻砂鑄母,用鑄母再翻鑄行用錢(明代天工開物鑄幣篇有載。明代有直接用雕母鑄行用錢的)。雕母的制作非一般工匠所能完成的。雕銅是古代很難很專業的技術,需要雕刻者具備很豐富的雕刻經驗才能完成,現代人使用現代工具,根本不具備古人手工雕銅的技藝,而且雕母的雕刻是一個相對更難的精細活,現代人想手工雕刻出與古代一模一樣的人工雕母是很難完成的,也是現代造假者最頭痛的事。機器雕和仿制雕刻很容易,但如果用機器來雕刻,會留下機器痕,鑄造時也會留下相應的痕跡。既然沒有雕母,鑄母也無法產生,更談不上鑄造行用錢。造假者為了省工省時省力能使所造的假幣更像古幣,手中沒有母錢只能用古代留存的行用錢來翻砂(指大錢,2.3厘米左右的薄小的錢幣無法完美翻沙鑄出),由于銅液澆入砂范受熱漲冷縮的影響,用行用錢為母模造出的假幣會比原來的真錢小一圈(約1毫米多)。有的造假者為了所造的假幣與原來的真品大小更接近,會擴大沙范,那樣就出現了所造出的假幣邊緣會比原來的真品大!

          有的老藏家收藏古幣弄了半輩子,具體看實物時還是手忙腳亂,感覺就是學得太寬泛,看包漿、看打磨、看做舊、看穿口、看邊緣、看銅質等等,看這看那,弄得無所適從、莫衷一是,往往顧此失彼,個人認為還是從文字書法入手,區別疊范和翻砂鑄幣,如果文字是對的(對照真譜和真品),就看是不是具備古代疊范鑄造出的神韻,具備翻砂特征的錢幣,就看直徑以及邊緣的大小是否與真品一致(特別提醒,量直徑比較需是同種同版的翻砂幣去對比真品的翻砂幣,不能用翻砂幣去比較真品的疊范幣)。這種從文字和鑄造入手來鑒定古錢的方法,也是抓住了鑒定的梗概和現代造假者的弱點,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點體會和淺顯的見解,如有不妥,望批評指正。

          網名久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書于長春

          明代天工開物鑄幣原文

          

          凡鑄銅為錢以利民用,一面刊國號通寶四字,工部分司主之。凡錢通利者,以十文抵銀一分值。其大錢當五、當十,其弊便于私鑄,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輒不行也。

          凡鑄錢每十斤,紅銅居六七,倭鉛(京中名水錫)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鉛每見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錢高色者,唯北京寶源局黃錢與廣東高州爐青錢,(高州錢行盛漳泉路。)其價一文敵南直江、浙等二文。黃錢又分二等,四火銅所鑄曰金背錢,二火銅所鑄曰火漆錢。

          凡鑄錢熔銅之罐,以絕細土末(打碎干土磚妙)和炭末為之。(京爐用牛蹄甲,未詳何作用,)罐料十兩,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長八寸,口徑二寸五分。一罐約載銅、鉛十斤,銅先入化,然后投鉛,洪滬扇合,傾入模內。

          凡鑄錢模以木四條為空匡。(木長一尺一寸,闊一寸二分。)土炭末篩令極細,填實匡中,微灑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則用松香與清油,然后以母百文(用錫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實合蓋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兩匡,隨手覆轉,則母錢盡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實,合上后匡,如是轉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繩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銅眼孔,鑄工用鷹嘴鉗,洪爐提出熔罐,一人以別鉗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傾入孔中。冷定解繩開匡,則磊落百丈,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銅如樹枝樣,挾出逐一摘斷,以待磨钅差成錢。凡錢先錯邊沿,以竹木條直貫數百文受钅差,后钅差平面則逐一為之。

          凡錢高低以鉛多寡分,其厚重與薄削,則昭然易見。鉛賤銅貴,私鑄者至對半為之,以之擲階石上,聲如木石者,此低錢也。若高錢銅九鉛一,則擲地作金聲矣。凡將成器廢銅鑄錢者,每火十耗其一。蓋鉛質先走,其銅色漸高,勝于新銅初化者。若琉球諸國銀錢,其模即鑿鍥鐵鉗頭上,銀化之時入鍋夾取,淬于冷水之中,即落一錢其內。圖并具后。

          附:鐵錢

          鐵質賤甚,從古無鑄錢。起于唐藩鎮魏博諸地,銅貨不通,始冶為之,蓋斯須之計也。皇家盛時則冶銀為豆,雜伯衰時則鑄鐵為錢。并志博物者感慨。

          作者:久風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性调教室高h学校|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黄色性生活毛片| 新版bt天堂资源在线|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16女性下面无遮挡免费|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激情按摩肉体视频| 91精东果冻蜜桃星空麻豆|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99re99.nat|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 别揉我的胸~啊~嗯~|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网址影院| h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色综合视频在线| 女人18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美国十次精彩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狠狠操天天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7|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日本人护士免费xxxx视频|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