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壓銀條。將標準厚度的餅坯烘軟,壓印凸邊后,準備壓印花紋時,為了保證產品(銀元)的質量,必須要試壓。試壓成功后,才能投入正常生產。早期一元銀元 (26.73克)的機器壓力是140噸—160噸。當年中央造幣廠生產船洋(26.7克)的機器壓力是160噸,速度每分鐘100枚。如果壓力不足, 銀幣上的花紋、鏡面就會出現“弱打”現象,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民間私鑄的銀元,因受設備、技術的限制,往往過不了這一關。試壓銀條上都標上“試”字,以示區別。一般來說,試壓以后的銀條,都被當作廢品回爐,重鑄,極少流出廠外。所以今天我們能見到的試壓銀條是少之又少!更何況這種保存著原始鑄造痕跡的東西,是歷史上最好的實物見證!它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下面所展示的試壓銀條中,中華民國十八年孫中山正像三帆奧地利版,據此“試壓銀條”足以證明該銀元當初已投入生產,孤品之說可以休矣!而另一品,中央造幣廠臺灣彌猴銀元被列入臆造幣行列,蒙怨多年,應當為之正名!
截止今天,《說錢范》系列已發布了20篇,本系列文章全部發布完畢。為了便于檢閱,今將篇目羅列于下。
說錢范一 陰文雙面祖錢范
說錢范二 陽文單面母錢范
說錢范三 泥陶范陰文、陽文
說錢范四 三孔布上尃、下尃
說錢范五 三孔布錢范之同宗互證
說錢范六 三孔布安陽陶母范
說錢范七 契丹仿鑄之“大布五十”
說錢范八 北周三錢之“五行大布”
說錢范九 大契丹鑄幣之美
說錢范十 鑄幣:翻砂法和范鑄法
說錢范十一 錢范與子錢的對應關系
說錢范十二 從唐開元到清嘉慶錢范舉偶
說錢范十三 中華各族錢范集萃
說錢范十四 戰國補史五錢范
說錢范十五 直接雕刻而成的錢范
說錢范十六 新朝王莽鑄幣錢范集賞
說錢范十七 永光、景和混合母錢范
說錢范十八 機制幣之錢模
說錢范十九 機制幣之試壓銀條
說錢范二十 以物證史 關鍵是物
——歷代“錢范”隨想
作者:雁山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