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錢千秋萬歲錫母和銅母引發的課題

        新浪收藏 18-09-12 14:09:38 中國集幣在線

          宋夏遼金時期鑄幣使用錫母制作母錢的證明之一  遼錢千秋萬歲錫母和銅母引發的課題

         

          有一位學者,博客名字叫 cuitongqing37 他寫的一篇文章是《基于同模關系概念的母錢研究》質疑了歷代研究學者對于母錢研究和鑄造工藝的四十多個問題。或者說,推翻了所有人的研究結論。研究之細膩,提出問題之尖刻,且言之有理讓我十分佩服。這篇文章無疑問有過相關研究的人不喜歡,但是,我已經讀過兩次了。我感覺,它的質疑就是我們研究母錢極其古代鑄錢工藝的實際課題。

          這位研究家的一個問題:

          “一些學者根據南宋章如愚的《山堂考索》等文獻的記載就斷定宋代有錫質母錢,而且某些自然科學史學者也持此種見解。[3]《山堂考索》和《宋史》均有錫母的記載,同時這兩種文獻也同樣有關于“錫錢”的記載。[4] 為什么錫母得到了學者們的肯定,而錫錢從未有人討論?承認存在錫母〔或錫質或镴質〕有何科學依據?金屬物理學告訴我們,錫質或臘質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僅為一般青銅的十分之一。既然宋代鐵錢都用具有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青銅母錢印模鑄制錢幣,那么,為什么鑄制銅錢時非用模樣壽命極短的錫質或镴質母錢印模不可呢?

          9。鉛質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比錫更差一些,但是為什么有學者還找到了鉛質母錢呢?若真的是母錢,那么其硬度和耐磨性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其硬度和耐磨性數值不及青銅或黃銅的十分之一,印模壽命極短。人們難以理解以鉛為母的好處究竟在哪里呢?[5]

          ----------------------------------------------------------------------------------------

          [1] 董大勇:“珍稀錢幣鑒賞舉要 ”,“收藏”總62期,29頁。

          [2] 同〔1〕

          [3] 華覺明、張宏禮:“宋代鑄錢工藝研究”載《自然科學史研究》,1988年第1期,41頁。

          [4] 章如愚:《山堂考索》,中華書局影印本1992年837頁,848頁;《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4392頁,396頁。

          ===================================================

          我今天就發一組錢幣,解答這個問題。

          我在這幾年搜尋母錢幣的過程中,搜尋到了一大批錫制母錢。這些錢還和與它們等大、同型的母錢在一起。

          我要解釋的是:第一、錫母的任務是為了制作母錢,而不是銅錢。一枚雕母壓印模板上百型腔,必然是很不均衡的,首先澆鑄錫母,一是錫母很軟,可以修整,保證錢幣的精度;二是太厚或不合格的錢幣挑出去,第二、用整批的錫母放置在模板上壓印,制作型腔,標準比較統一、這時進行銅液的澆鑄,制作出銅母錢。第三、錫母壽命當然很短,但是用它就是制作出幾百枚銅母錢,銅母錢批量制模開始鑄造錢幣。第四、使用鉛做母,也是為了制作銅母錢,原理相同。

          成批的錢幣制作,看天工開物。

          這是遼錢千秋萬歲的銅母錢。

        這背后的星月是錫母的胎記。這背后的星月是錫母的胎記。
        這是三枚等大的錫母錢。這是三枚等大的錫母錢。
        錫母的星月是為鑄造母錢使用。錫母的星月是為鑄造母錢使用。

          這些錢是等大的、同型。為什么錫母發亮,不耐磨,錫母筆劃顯得粗,都是不耐磨損的結果。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