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泉園丁
我收藏的契丹、大遼、東遼、西遼的古錢幣,裝了四個鋁合金箱子,大約5000多枚。這么多年,我按著錢幣的年號去搜索遼國的歷史,在諸多的史家和收藏家的文章中檢索出大量的遼國史料。當我把這些歷史資料連綴起來,銜接起來,我的視野里,出現了遼國的五京,大遼十幾代帝王從未終止過的四時捺缽,還有大遼國二百年堅守的《一國兩制》,我真的從心底里歡呼--偉大的大遼國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輝煌璀璨的篇章,這是一段歷史時期我們真的不能穿越。
中國北方是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廣闊地域。游牧的各個民族部落,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演出了無數的悲喜劇。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世世代代的融合,繁衍,才形成了今天的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請記住,北方的所有游牧民族,都是我們的祖先。
我們對游牧民族的歷史研究,是極其薄弱的。僅千年以來遼國契丹、金國女真、大夏西夏、元朝蒙古、清朝滿族的歷史研究都是不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歷史研究,是以中原正溯論主導的。特別是中原王朝向來對游牧民族看做是“蠻夷”、“韃擄“,以至于他們的歷史被打入另冊。真實的歷史是,游牧民族以他們的機動靈活的游牧方式和中原民族始終保持著經濟、文化的往來,他們形成部落聯盟,建立國家政權,標志著他們達到了和中原王朝同等地位的文化和文明地位。這在今天的考古發現中完全可以得到證明。
一、 中國歷史必須補上大遼國不輸于大宋朝的歷史典章
遼王朝 應當是中國的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王朝,它的歷史地位,應當不輸于漢、唐、宋、元、明、清。或者說,大遼國承上啟下,其歷史地位高于宋元明清。從契丹民族興起,契丹八部形成到大遼立國,敗亡,再到耶律大石西亞建立西遼百年,歷經千年。契丹民族和隋唐、五代、西夏、宋、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著最密切的聯系、在唐朝末年的歷史的演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契丹在滅亡后唐、后晉的過程中,吸收中原漢民族的文化,汲取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生產工藝為己用,創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王朝。它東征西討,迫使周邊眾多的小國稱臣納貢 它全面的統一占有了中國北方超過一千萬以上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與大宋、西夏三國對峙中,處于強勢地位。
它實行一國兩制,朝廷設置兩院,分別管理漢族和契丹族的事務;它與宋朝的檀淵之盟,維持 了大宋和遼國的百年和平,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建立了一個經歷若干世代的,彪炳史冊的歷史文明。迄今俄羅斯、中歐的國家,還把中國稱之為“契丹”,這是因為,契丹民族大遼國,就是和中華民族融為一體的。沒有大遼國的歷史,中國歷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歷史,就是殘缺的歷史。 我們必須感謝元朝的宰相脫脫,他組織編著了一部《遼史》,為我們留下了耶律阿保機稱帝以來遼國的歷史記錄。
二、 關于契丹民族興起發展的歷史記載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鮮卑、即所謂東胡也。契丹的含義,一般認為是鑌鐵之意,另有切斷,刀劍,奇首之領地,酋名,寒冷,大中,草原,沙漠或森林等說。契丹族的祖先大致有鮮卑、窒韋、宇文。 中原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是在425年、553年北齊高詳曾伐契丹。《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五、梁記二十一、世祖考元皇帝下,齊主送柔然可汗伐之父登注及兄庫提還其國,伐尋為契所殺,國人立登注為可汗……契丹寇齊邊,壬午,齊主北巡、冀、定、幽、安遂伐契丹。山戎,亦稱北戎,無終,代戎,戎人的一支。春秋初曾分布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至河北省玉田縣西北無終山一帶,主要在今河北省北部,遼寧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三省交叉地。史載山戎以″射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經常聯合侵犯中原,成為燕、齊諸國邊患。東周時期,山戎統治長城東部600多年,其文化在這一時期產生過深遠影響,滄海桑田,歲月流轉,而今山戎文化亦被列為中國文化史上500疑案之一。近年來從黃河、西遼河、河北的灤河、內蒙、吉林、遼西大片地區的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山戎契丹文化遺物多多,實物證明,山戎從燕、齊時就接受了比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溶入到自己的生產生活中,其文化亦被燕文化同化,從出土的各種器物上看,有些物件不遜于中原地區。 契丹自成獨立族系后,為了抵御自然和他族的侵襲,曾多次在部落之間結成聯盟。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至隋代、契丹己經初步形成部落聯盟,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順寒暑,逐水草畜牧,侵伐則部得自行。至唐初,契丹在原有的軍亊聯盟的基礎上,發展到大賀氏家族世選部落聯盟長階段。唐朝未年,中原地區混戰不己,″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契丹也乘機掠河北地區,″攻陷城邑,依唐州縣,置城以居之″。這樣契丹境內的漢人越來越多,這些漢人把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方式傳播到契丹地區,從而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經濟發展,契丹社會開始了由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化。
三、 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不遜于唐宗宋祖的偉大帝王。
契丹民族是由氏族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實現了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耶律阿保機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建立皇權,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時代變革。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
阿保機出身于世代擔任部落聯盟夷離堇的契丹貴族家庭,公元九O七年被選為可汗,他首先把契丹八部統一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任用漢人韓延微等人為謀士,對契丹進行了″定配偶、教墾藝、樹城郭、分市里、設榷務、鑄錢幣、創文字“等等一系列的改革。發展農耕,建造城市,劃分管理區域,建立農貿市場,鑄造錢幣,創制了契丹大小字,使遼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軍事實力大為增強。公元九一六年,阿保機自立為皇帝,建元神冊,國號契丹。它雄據朔漠,幅員萬里,控弦百萬,先后征服了溪習、高麗、回鶻、室韋、女真、西夏、土蕃等部落,鐵騎所至,無不俯首稱臣。此后,遼國和大宋進行了幾十年的戰爭,互有勝負。在遼圣宗時期,蕭太后攝政。遼軍攻宋,大宋朝宋神宗親自督戰,兩軍出現相峙局面,遼臣王繼忠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十一世紀初在澶州(又名澶淵)同北宋王朝訂立了″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邦,兩國罷戰修好通商往來。盟約:(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后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城隍。(三)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盟約締結后,宋、遼之間百余年間未有大規模的戰事。這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一段奇跡,休兵罷戰保證了宋遼兩國人民的休養生息,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
契丹族在保持自己原有文化、風俗之外,大量吸收中原先進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契丹文化″。它的行政首腦機關就和中原歷代王朝不同:是因宜為俗,春夏避暑,秋冬違寒,逐水草而居,歲以為常;直到天祚帝滅亡。2000年以來,遼王朝二百多年間各種年號的錢幣,乃至大遼立國前期契丹,遼滅亡后東遼、西遼的錢幣大批量的發現,足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全面的掌握遼王朝歷史,政治和經濟文化的狀況,當然你就不會否認品種豐富,個性特點鮮明的遼國古錢幣。
四、大遼國統一了北方,促進了中國北方二百年的繁榮。
我們研究歷史,評價帝王的文治武功。必須堅持政治穩定、社會安寧、經濟發展、人民安居這樣的標準。
耶律阿保機就是這樣的有為君王,他留下的政治制度,促使遼代王朝代代相襲,在與大宋的對立和統一中,保持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互相吸納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促進了中國大北方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這需要在大遼國之前北方的亂局對比中,得到說明。
自中唐建梁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割據分裂的時期,在半個世紀的征伐中形成了五代十國。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富庶的鄉村成為血流成河的戰場、繁華的都市成為廢墟。為了穿上龍袍。坐上龍椅那些軍閥們演出了一幕幕兄弟相殘父子反目、權臣篡位軍校擁立的種種鬧劇。五代十國的錢幣為什么數量極少,大多數都很珍稀?五十余年間僅在中原就先后出現五朝八姓十四君、平均每個皇帝在位時間不足四年。在南方和山西存在過十個割據政權、這其中尚不包括一些小的割據勢力。在這種形勢下。遼國掃蕩了北方群雄,統一了北方,這應該是遼王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
歷史不會消失,文物的考古研究,帝王陵墓的發掘,就是為了發現隱藏起來歷史線索,大東北地區中原王朝歷代古錢幣的發現,遼金西夏錢幣的大量發現,系列發現,讓我們看到了那個逝去了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聞到戰爭的血腥,看到經濟貿易的興隆。這都是我們祖先的故事,游牧民族的歷史故事和中原帝王的故事都同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