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天啟合背錢承載明代三位皇帝跌宕軼事

        收藏快報 18-04-18 14:42:38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陜西 馮馨郴 馮明杰

          近日,筆者從一位藏友手中見到一枚泰昌天啟合背小平錢(見圖)。據該藏友介紹,該錢原出土于南京一地。查閱史料會發現,這樣一枚小小古錢,竟然承載了事關明朝三位皇帝的一段鮮為人知的跌宕軼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明朝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276年(1368—1644),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鑄造錢幣的有十位皇帝,泰昌通寶是第十四任皇帝朱常洛的年號錢。實際情況是他沒有見到他的年號錢,因為他當了二十九天皇帝,沒有來得及鑄錢就去世了。泰昌通寶錢是他死后由他的兒子朱由校代為他補鑄造的。朱由校當了皇帝后,在鑄造自己的年號錢天啟通寶的同時,為孝敬其父親補鑄了極少量的泰昌年號錢。

          朱由校也是短命皇帝,十六歲登基,二十三歲就死了,只當了七年皇帝。隨后他的弟弟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朱由檢繼皇位,朱由檢也向他哥哥學習,在鑄造自己的崇禎通寶年號錢時,也同樣補鑄造了極少量的泰昌年號錢泰昌通寶。

          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于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1628),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地方錢局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濫鑄情況差異大。錢背文大量地出現紀地、紀局、紀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歷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復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趁機鑄造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差距。

          朱由校的天啟通寶有五十多個版別,面值有小平、折二、折十。“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后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并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后來由于官鑄過于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白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有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歷錢復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紀重、紀事、紀局、紀地。背紀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他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復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朱由檢的崇禎通寶版別更多,有八十多種,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錢背面的文字共有幾十種,花樣翻新,空前絕后,是中國銅錢中版別最為復雜的一種。

          朱常洛的兩個兒子都給他鑄造了泰昌通寶,但數量不多,版別更少。現發現泰昌通寶的版別不足十個,而且多為小平錢。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

          今天發現的泰昌天啟合背錢,似有鍍金,并不多見,為研究明代朱由校、朱由檢為其父補鑄錢幣增添了實物依據。今將其展示出來,以期拋磚引玉,歡迎同好探討交流指正。

        來源:收藏快報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