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掌握的基本情況是,大凡中國古代某一種古錢幣,雖然大小不一,但是文字風格和錢幣形態基本相同。所謂“同宗互證”就是同一類型的錢幣,母錢也好、平錢也行,再有錢范當然更好。我原來也這樣比較過錢幣,但是,雁山泉聲的“同宗互證”我們確實應該廣泛使用這個詞匯,是這個古錢幣比較的新方法,再充實點新內容。就是“同宗”古錢幣的 DNA,,遺傳信號怎樣解碼。把小型錢幣圖片放大比較,看兩枚錢幣的相似度。
天眷通寶最早發現的折二錢,據說拍出了260萬的天價。現在,網上的天眷通寶鋪天蓋地,大家都不以為真。十幾年,天眷通寶幾乎沒有成交。就是因為,大家都把任何一枚錢幣都不敢看真。那么,誰顛覆了我們識別真假錢幣的常識呢?那么多鑒別方法為什么都不敢用了?我就先用這兩個錢試一下比較方法的意義。

折三錢幣直徑30.4毫米。折十直徑45毫米。當然在有折五、折二、小平母錢就更好了。

這樣看正面文字。基本完全一致。相信母錢刻制都會是一個工匠的手工。


看背文仰月的位置,穿孔和邊緣的比例都很接近。


我現在不說他們哪一個大,那一個小,你會看出來來嗎?


母錢幣,是精工制作的,它特有的工藝要求,使它成為最難仿制的錢幣。例如,現在造假的母錢,機雕,刻不出拔模斜度。還有,古錢幣的包漿和銹色天然形成,也并非是容易仿造的。
作者:古泉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