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錢,顧名思義為皇家宮廷所用的錢幣,凡以皇家用度為主要功能的錢幣都可以統稱為宮錢,其性質和御窯瓷器一般。宮錢始于漢代,興盛于宋遼金,清代為其發展的頂峰時期。自乾隆起,清代每個皇帝登基伊始都會鑄造宮錢。清代宮錢包含了內廷制錢、裝飾、賞賜、墜帳、包袱錢等,其制作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銅質精良、工藝精湛、書體講究、圖案精美。
宮錢的錢文書體和選用圖案都相當講究,一般選用的都是中規中矩體現皇家尊貴與威嚴的楷、隸、篆三體;所以不會出現草書、行書類的書體。而圖案則是單一而精美,通常為八卦圖;清代宮錢上所出現的內容多為吉語類,如“長命富貴”“萬壽無疆”“吉祥如意”“富壽康寧”等,而用篆書體書寫的則極其罕見,這類宮錢可謂精品。
清代宮廷精工制造的“紀念幣”
清宮堂主人于勇韜研究清代宮錢已有10年,10年來,他對這個相對小眾品類的喜愛與鉆研與日俱增。“清代宮錢應該是從雍正朝就開始鑄造的,不過這個時期所鑄的錢幣是地方進貢至宮內,并不是在皇宮內鑄造,所以嚴格來講不屬于宮錢。”
清代宮廷所用之物普遍外表華麗,精工費時。清宮所出之物,自瓷器、玉器、金銅佛造像、鐘表至各種把玩之件,無一不是當今藝術品市場的追捧對象。北京保利拍賣郵品錢幣部高級業務經理王超對記者說道:“對于大眾的直觀審美來說,明清的藝術品很多就是比高古的精巧好看。就像當代書畫市場上許多工筆畫作品價位高過水墨作品一樣,因為人們會直觀地認為工筆畫作大多比較費工。關注外在總比注重內涵來得簡單直接,臺北故宮的‘翡翠白菜’擺件為什么一直得到觀眾的追捧熱愛,因為普遍意義上大家首先覺得它好看,再者因為它以翡翠為材,所以大家會覺得比較貴重。乾隆時期陳祖章雕刻的橄欖核舟論工藝比‘翡翠白菜’要好,但是專門去看微雕的人有多少?大多數觀眾還是會在現場圍著‘翡翠白菜’參觀。再看中國國家博物館里,明清造像館永遠比青銅器館的觀眾多。”
每個時代的審美傾向不一,皇帝的喜好也會影響大眾審美。“清代的審美雖然較俗,但是皇室用器的工藝是極盡奢華的。這些年一些大的拍賣公司都會推出與‘宮廷’有關的專場,因為‘宮廷’二字是身份的象征,當代人的審美意識依舊傾向表面化的狀態。”在談及清代宮錢的市場現狀時王超說道,清代宮錢現在還處在不太被認知的階段,因為存世量并不大。“可以被市場炒作的板塊第一點肯定是要有一定的量,比如金銅佛造像。從藝術的審美上考慮,很多人雖然不懂宮錢的價值,但就我了解市場上有不少人對這個板塊是有興趣的,這部分人大多本身就關注錢幣板塊,而清代宮錢又屬于錢幣板塊的一個小分支,普遍來說這個小眾群體都希望在收藏時可以集齊一個系列。”王超介紹,現在市面上可見的清代宮錢很多是從日本回流的,“晚清開始就被一些太監偷運出宮了,那時宮錢拿到民間可以直接換錢。”
2017年6月春拍,北京保利拍賣將推出有關清代宮錢的專題。其中王覲彤所藏宮錢很受關注。王覲彤是民國時期古錢幣收藏大家,著錄《中華三千年貨幣沿革考》;先后任民國政府要職。同時,民國錢幣收藏大家馬定祥所藏的宮錢珍品宣統通寶“天下太平”,也將在此專場現身。
同時身為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委員會委員于勇韜有表示,清代宮錢現在有一些“研究追不上市場”的狀態,如何對其進行區分與鑒賞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問題。“宮錢的鑒賞主要看工藝,當然很多時候也要靠一種直觀感受。宮錢的鑒定方法非常嚴謹,因為有很多同樣題材的后鑄品和民鑄品,很容易讓收藏者困惑。”
錢幣古稱為“泉”,有所謂國家財富泉涌不息的意味。皇家希望財富昌盛,“天下太平”宮錢是清代宮錢中比較常見的題材,但大多均為民鑄和后鑄品,真正能達到宮錢性質的寥寥無幾,這類題材的宮錢是懸掛于紫禁城奉先殿內的,始于乾隆終于宣統,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會命造辦處審核鑄造一批精致的“天下太平”題材宮錢,這也是帝王對天下太平的一種向往。
何為“天下太平”宮錢?
于勇韜介紹,清代年號“天下太平”宮錢始于乾隆,無論從用料還是工藝上來看無疑為乾隆本朝之物(后朝民間均有仿鑄),但是從歷史背景上來推測,乾隆的“天下太平”宮錢應該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所鑄造,一是乾隆中晚期所鑄,另一為乾隆退位后當太上皇時期所鑄。早期的制式銅質更為精純,文字筆挺有力;而晚期則明顯工藝有所降低,銅質也并不像早期那樣精純。
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并未出現帶其年號的“天下太平”宮錢,相反從康熙時期開始有了龍鳳題材的官鑄花錢,而乾隆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帶有龍鳳題材的錢幣,風格也有了明顯的朝代更迭的過渡,中早期的文字和圖案也更為有張力。而到了“天下太平”宮錢的時候,文字雖然有力,但同時也多了沉淀和些許威嚴,到他做太上皇時期,還出現了清代宮錢中僅有的一種鑄錢工藝——隱起文。
從目前存世的乾隆“天下太平”宮錢來看,大致可分為4個版別:廣郭粗字、廣郭細字、細字、隱起文。
“對于‘天下太平’錢,其實從乾隆朝開始就有地方官鑄和民間仿鑄,但后者無論從工藝還是用料上都與宮錢相差甚遠,無法達到宮制標準。”于勇韜說道,“中國是一個貧銅的國家,所以也只有皇家才會力求完美而精煉銅質,真正的皇家所用宮錢,不但工藝考究,銅質也如嬰兒肌膚一樣細膩,這也是辨別是否宮錢的一個主要特征。”
宣統執政的3年間(1909年至1911年),宣統通寶“天下太平”宮錢僅有一個版式,也是清代天錢系列的龍頭品種,其規制和大型光緒“天下太平”同出一轍,采用旋紋工藝,文字上雖然以現暮氣,但皇家氣韻依然。于勇韜說,目前從存世的宣統天錢來看,開門品僅數枚,極其珍貴。宣統“天下太平”宮錢曾經在拍賣會上有過170萬元的成交紀錄。
殊為難得的篆書體宮錢
除了最常見的“天下太平”題材宮錢外,清代宮錢主要由下面幾個類別構成:
天下太平題材宮錢: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咸豐通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宣統通寶以及(天下太平)八卦圖
年號背八卦題材宮錢:道光通寶、咸豐通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
大型賞賜宮錢:萬壽無疆背大雅;光緒通寶背寶源(經考證應為同期所鑄,尺寸厚度風格均相似)
特大型宮錢:篆書吉祥如意背福壽;篆書富壽康寧背八卦
大型宮錢:龍鳳呈祥背福壽;篆書富壽康寧背光背;天下太平背光背
特殊篆書宮錢:篆書金玉滿堂;篆書長命富貴背富壽
紫禁城四角樓包袱宮錢:手雕鎏金滿漢文天下太平宮錢
京爐進程內廷宮錢套錢:一道同風、二南雅化、三星拱照、四海升平、五谷豐登、六府孔修、七政齊衡、八音克諧、九功惟敘、萬國來朝(背篆書寶泉)
大型賞賜類宮錢中,比較有名的是光緒年間為慈禧太后一次誕辰所鑄的“萬壽無疆背大雅”宮錢,該宮錢存世極少,多為慈禧太后賞賜給王公貴族,一般由宮廷造辦處監督,工部、戶部協作完成。于勇韜介紹,這一時期同樣規制的宮錢出了三種制式,一為“萬壽無疆”,二為“光緒通寶”,三則是“天下太平”。“這三類宮錢風格類似,從它們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當時慈禧不管再如何掌權,其宮室用度在規制上是絕對不能超過皇帝的。”
此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篆書體出現在宮錢中不太常見,一旦出現其級別檔次比楷書體要高。篆書形成于周,統一于秦,其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在后世中一般用于篆刻、牌匾、題名等,體現了一種原始而神秘的美。因為篆書的特殊,后朝一些皇帝用璽都是用篆書所寫。從清代晚期開始出現了一類更為稀少并帶有特殊含義的宮錢—篆書宮錢,現在可見的多為單面篆書,雙面篆書的極其少見。目前清代有名氣的篆書宮錢為“萬壽無疆背大雅”“富壽康寧光背”“富壽康寧背八卦”等大型宮錢,但其實還有些中小型篆書宮錢也比較稀有罕見,如“金玉滿堂篆書”宮錢和“長命富貴富壽篆書”宮錢。
來源: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