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成立于1992年,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屬的國家級錢幣專業博物館,主要從事錢幣的收藏、研究和展示,肩負有指導和推動錢幣收藏、研究及宣傳錢幣文化的任務。中國錢幣博物館的館址是原北洋保商銀行和原中央銀行北平分行的兩座大樓,是國家文物保護建筑,是中國近代金融業發展的實物見證。中國錢幣博物館收藏有古今中外錢幣及與錢幣有關的各類文物30多萬件,以下就為大家介紹該館收藏的幾件錢幣重寶。
春秋聳肩空首布
春秋聳肩空首布。長142毫米,寬58毫米,重35.4克。這是春秋時期的一種青銅貨幣,式樣模仿農具鏟而來,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屬貨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被廢止。空首布的體形較小,易于攜帶,有的上面鑄有地名,易于辨偽。空首布是在人們以物易物的基礎上產生的,順應了社會進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其造型是取自生產工具中的農具鏟。這枚春秋聳肩空首布的造型呈兩肩向上聳起,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銳,由春秋時期的晉國鑄造。春秋時期的晉國在激烈的諸侯爭霸斗爭中,曾長期保持著霸主的地位,商品經濟發達,是我國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地區之一。這枚春秋聳肩空首布通體遍布淡綠色的銅銹,銹色誘人,是春秋時期鑄造的青銅貨幣中的珍品,彌足珍貴。
西漢馬蹄金
西漢馬蹄金。長65.1毫米,寬49.7毫米,重265.2克,含金量約95%。這是西漢的一種黃金貨幣,需要稱量后才能使用,一般用于皇帝的賞賜、饋贈及大宗交易。底面呈圓形,內凹,中空,狀如馬蹄,故得名。西漢盛行黃金,以斤為計算單位。西漢鑄造馬蹄金始于公元前95年,漢武帝劉徹在長安發布詔書,宣稱喜獲白麟、天馬和黃金,為感謝上天賜予的祥瑞,所以鑄造了馬蹄金和麟趾金,主要用來賞賜那些忠于皇室和有軍功的大臣。這枚西漢馬蹄金,鑄造精良,造型優美,雖然歷經2000多年的歲月,依然保存完整,金光燦燦,引人注目,其獨特的式樣,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九疊篆”皇宋通寶
“九疊篆”皇宋通寶。直徑25.3毫米,重4.7克。這是宋代的一種方孔圓錢,是宋仁宗趙禎在寶元二年(1039年)到皇祐五年(1053年)鑄造的貨幣,鑄有“皇宋通寶”的4字篆書,其中有一種“九疊篆”的錢幣,極其珍貴。“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復折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折疊多寡”則是每一個字的折疊多少,視筆畫繁簡而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稱之為“九疊”,是因為“以九為數之終也,言其多也”,是形容其折疊之多,盛行于唐宋時期,“九疊篆”在唐宋以來多用于官印之上,但用于錢幣之上的,在傳世的上千種古錢中僅見于“皇宋通寶”。從宋太宗趙光義鑄造“淳化元寶”起,北宋皇帝幾乎每改元一次便鑄造新錢幣,北宋的9個皇帝改元35次,共鑄造了27種年號錢。北宋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到“至寶元中,則曰‘皇宋通寶’……以年號有寶字,文不可重故也”,據此得知北宋鑄造“皇宋通寶”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重復出現“寶”字。這枚“九疊篆”皇宋通寶,最大的特點集中在筆劃,布局呈正方形,折疊均勻,每一字的每一筆折疊處都是九十度角,從而填滿了整個錢面。為了使錢面中的四字外緣達到齊平的效果,做了筆劃收平的處理。由于書寫文字的人深知漢字的筆劃布局特點,構思時注重折疊筆劃恰到好處,保持筆劃間距的相等,靈活地對筆劃簡略的字適度變形,修平不規則筆劃的走勢,強調出整體效果的和諧。這枚“九疊篆”皇宋通寶,具有鮮明的九疊篆的書法特色,細巧刻工,筆劃彎曲卻不失流暢,藏而不露的典雅美,給人以韻律美,品味深遠。
金代承安寶貨銀錠
金代承安寶貨銀錠。長43.2毫米,寬20毫米,重40.2克。這是金代的一種白銀貨幣,雖然保留著銀錠的形態,但不再需要稱量后進行分割使用,而是直接與市場上流通的銅錢存在著兌換比例。造型呈束身,圓頭板形,表面略有內凹,鏨刻有銘文“承安寶貨”的字樣,字體規范。據《金史》記載,金章宗完顏璟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尚書省議,謂時所給官兵俸及邊戍軍須,皆以銀鈔相兼,舊例銀每鋌五十兩,其值百貫,民間或有截鑿之者,其價亦隨低昂。遂改鑄銀名‘承安寶貨’,一兩至十兩分五等。每兩折錢二貫,公私同見錢用,仍定銷鑄及接受稽留罪賞格”。由此可知,這枚金代承安寶貨銀錠是在金章宗承安年間發行的法定貨幣,具體的用途是給金朝軍隊官兵發放的軍餉,流通于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到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流通3年時間。由于銀錠對銅錢的兌換比例較高,如果民間私鑄就會獲利巨大,因此承安寶貨銀錠在流通使用的過程勢必要不斷加強防偽手段,不然就會出現偽品。這也就能解釋得通,為什么承安寶貨銀錠在流通了短短的3年時間后,就會被迫退出市場。由于承安寶貨銀錠鑄量稀少,流通時間極短,僅見于史書上的記載,因此長期以來這種貨幣是否真實存在都有爭議,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黑龍江省阿城縣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出土了一枚金代承安寶貨銀錠,從而使得長期困擾在中國貨幣史上有關承安寶貨的種種謎團迎刃而解。這枚金代承安寶貨銀錠,極其罕見,彌足珍貴,是中國錢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