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敲打聽聲
古錢幣因年代的不同,所制造古錢幣的幣材中含有雜質的量就會不同,進而敲打發出的聲音也就會各不相同。如果想要辨別古錢幣真偽,通過聽聲對辯別也有一定幫助。一般來說,年代越是久遠,古錢幣中所含的鉛等雜質就會流失得越多,因此如果去敲打,聲音聽起來就會越顯得沉悶。與其相反的是,如果年代越近,通過敲打聲音就會越是清脆。
2、觀幣用材
如果說到古錢幣的幣材選用,一般會有青銅、紅銅、黃銅、白銅等之分,同時因用銅的不同,古錢幣的質地也就不同,如果是青銅制成的古錢幣則非常容易斷裂,而如果是黃銅制成的古錢幣則不僅不易斷裂而且還不易磨損,可以說黃銅是制作古錢幣的最佳幣材選擇之一,當然現在錢幣收藏愛好者所收藏的古錢幣,幣材以黃銅最多,而對于白銅則多為古錢幣樣幣的用材。每個朝代在制作古錢幣時用材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明代以前的古錢幣則大都由青銅鑄造而成,沒有用黃銅鑄造的古錢幣,如果哪一個錢幣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當中遇到了明代以前古錢幣,但是由黃銅鑄造成的,往往就會是假古錢幣,對于這一點,錢幣收藏愛好者要多加注意。
3、用沸水煮
對于收藏愛好者遇到的古錢幣,可以說每一枚上都往往會附著黑色銹和紅綠銹,而對于這些古錢幣繡,如果是真古錢幣則是由長時間經過自然氧化而形成,一般附著力都非常地強,即使使用外力如拿沸水去煮也不會輕易脫落。錢幣收藏愛好者在收藏古錢幣的過程中遇到銹色可疑的古錢幣,并一時不能辨別古錢幣和誘的真偽。因此拿沸水去煮無疑是個好辦法,只要在沸水中煮半個小時左右,如果是人為弄上去的假銹幾乎便會全部脫離,這就可以認定為該古錢幣是偽品,如果古錢幣上的銹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沸水燒煮仍沒有脫離,基本可以斷定此古錢幣是真品,當然也有技術高超把附著在錢幣上的銹弄得很難脫離假古錢幣的,但這種情況往往很少。
4、用鋼針刺
對于古錢幣來說,其附著在上面的銹往往都非常堅硬,如果是真古錢幣,一般用日常使用的縫衣鋼針的針尖用力去刺,在刺古錢幣者手放開后,鋼針便會立刻倒下。但假如是偽品古錢幣則就不然,一般來說,偽品古錢幣的銹多數都是拿真銹摻入黏合劑之類的東西涂抹而成,因是涂抹物,所以如果使用縫衣的鋼針的針尖用力去刺便肯定會有一定彈性,當然當針刺用錢幣者的手放開后,鋼針也不易倒下。對于通過辨別古錢幣銹的真偽來辨別古錢幣的真偽這種方法很管用。
5、觀察時風
對于任何時代的古錢幣,都會有當時朝代自己的風格特征在里面,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布幣、刀幣一般為能工巧匠們隨意所鑄,文字往往都簡直而樸素、秀潤而古拙;而西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文化開始傳入我國后,受這種佛教文化的影響,我國新的書法藝術也便開始初步形成,其間所鑄造的古錢幣文字形態便有所改變,文字往往都顯得柔韌而纖細、精美而嬌媚。當到了唐、宋、元年間,古錢幣上的文字往往又與書法的結合比較緊,這些朝代古錢幣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名人所書,如果從整體上看,給人的則是一種穩重而端莊,飽滿而玉潤的感覺。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時代風格,當然這些時代的風格,是不好輕易模仿的,據籠者了解,如今發現的很多偽品古錢幣,對于其上面的文宇雖說可以仿制其形但卻不能仿制其神,這種觀察時代風格的做法,對于鑒定古錢幣的真偽有很大的幫助。
6、版別對比
我國的古錢幣在早期,一般都是由工匠手工鑄造而成,即使是用來鑄錢的母錢也同樣是由能工巧匠手工方式雕刻而成,因是用手工鑄造與雕刻,故如果是古錢幣往往每一枚之間會有或多或少的細微差別,錢幣收藏愛好者在收藏古錢幣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即將收藏的古錢幣,不僅版別一模一樣,而且其局部的缺陷也不差絲毫,這基本就可以斷定自己即將收藏的古錢幣是偽幣的可能性在90%以上。對于這種古錢幣即使錢幣收藏愛好者再喜歡,也不要輕易出手,當心受騙。
7、分析成分
對于古錢幣真偽的鑒定,也可通過分析成分來完成,當前常用的有光譜化學分析、金相分析、化學容量分析和電子無損表面掃描測定等方法。以上分析數據經過電腦的對比分析后,一般都會給出比較準確的答案。此種方法對古錢幣的金屬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準確性非常高。
8、超聲探傷
當前,在收藏市場錢幣收藏愛好者經常會遇到一些造假手段作常高明的古錢幣贗品,比如用現代微型磨床和微型銑床將普通真幣加工成一種珍品古幣,如兩枚普通真幣合并成一枚收藏市場價非常高的合面或合背錢,因這兩種錢都是用真幣的原幣制成,所以一般來說錢幣收藏愛好者一時都無法辨別其真偽。